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元史》作为记录元代历史的重要官方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关于宋元之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金履祥的传记,因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将从《元史·金履祥传》的具体卷次位置入手,详细考察其文本内容、编纂特点及历史价值,进而探讨金履祥在宋元学术转型中的独特贡献及其传记在后世的影响与接受情况。

一、《元史·金履祥传》的卷次定位
《元史》全书共二百一十卷,由明朝翰林学士宋濂、王袆等人奉敕编纂,完成于洪武二年(1369年)至洪武三年(1370年)间,是中国正史中编修时间最短的一部,全书分为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系统记载了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06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162年的历史。
关于金履祥传记的具体位置,经查证,《元史·金履祥传》见于《元史》卷一百八十九,属于"儒学列传"部分,这一卷次主要收录元代著名儒者的生平事迹,与金履祥同卷的还有许谦、吴师道等学者,值得注意的是,《元史》编纂时对人物列传的分类较为细致,除一般的按时间顺序排列外,还特别设立了"儒学"、"忠义"、"孝友"、"隐逸"等专题列传,反映出编者对元代社会不同群体的系统性认识。
在版本流传方面,现存《元史》主要有明洪武三年(1370年)初刻本(已残缺)、南监本、北监本、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刻本等,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元史》以百衲本(影印北监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是目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权威版本,其中金履祥传亦见于该版本的卷一百八十九。
二、金履祥的生平与学术成就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号次农,学者称仁山先生,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宋元之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生平经历在《元史》本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年求学时期(1232-1256):金履祥幼聪颖,受业于王柏门下,得朱熹三传之学,这一时期奠定了他深厚的理学基础,尤其是对朱子学的系统掌握。
南宋仕宦时期(1256-1276):初被荐为迪功郎、史馆编校,后辞归讲学,宋末曾献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牵制元军,未被采纳,这反映出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具有政治远见。
元代隐居讲学期(1276-1303):宋亡后,金履祥绝意仕进,专事著述讲学,培养出许谦等著名弟子,成为元代金华朱学的重要传承者。
金履祥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被视为北山四先生之一(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在朱学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经学著述丰富,有《大学疏义》、《论语孟子集注考证》、《尚书表注》等;三是教育贡献卓著,在金华地区形成学术群体,影响深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履祥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学术选择。《元史》本传记载他"宋亡,屏舍金华山中",这种不仕新朝的态度与他的学术立场密切相关,作为朱子学传人,他通过讲学著述保持学术传承,体现了理学在政权更迭中的延续性。
三、《元史·金履祥传》的文本分析
《元史·金履祥传》全文约八百余字,结构清晰,可分为四个部分:家世与早年经历、南宋时期的政治活动、入元后的学术生涯、学术评价与影响,文本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传记注重学术传承的记载,开篇即点明"履祥从王柏,柏从何基,基从黄榦,榦从朱熹",清晰勾勒出朱学传承谱系,这种写法突出了金履祥在理学传统中的正统地位。
文本对金履祥的政治谋略给予了特别关注,详细记载了他向南宋朝廷提出的海道攻辽之策:"可泛海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不攻自解",这一策略虽未被采纳,但显示出他不仅是一位学者,还具有战略眼光。
第三,传记强调了金履祥在易代之际的文化选择。"宋亡,屏舍金华山中"的记载,突出了他的遗民身份和文化坚守,编者通过"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德行高尚的儒者形象。
从史料来源看,《元史·金履祥传》主要参考了元代文献如黄溍《金履祥传》、吴师道《金仁山先生行状》等,但在编纂时作了精简,与这些原始文献相比,《元史》本传删减了一些细节性内容,如金履祥与友人的交往、具体教学情况等,更加突出主干事实。
四、金履祥传记的历史价值与局限性
《元史·金履祥传》作为官方正史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确立了金履祥在元代儒学史上的地位,将其纳入官方认可的学术谱系,传记保存了金履祥政治活动的一手资料,尤其是宋末献策的内容,为研究宋元军事史提供了珍贵线索,第三,文本反映了元代对南宋遗民学者的官方态度,显示出元朝对儒学正统的尊重和吸纳。
这一传记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由于《元史》编纂仓促,对金履祥学术思想的介绍较为简略,缺乏系统分析;作为明朝编纂的史书,其对元代理学的评价难免带有后来者的视角,可能简化了宋元之际学术转型的复杂性。
与其他史料对比来看,元代黄溍所撰《金履祥传》更为详实,记载了更多教学细节和学术讨论内容;而明代《宋元学案》对金履祥学术思想的梳理更为系统,研究金履祥需将《元史》本传与其他文献相互参证,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五、金履祥的历史地位与传记影响
金履祥作为宋元之际理学传承的关键人物,其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朱子学的重要传人、金华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代理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上承何基、王柏,下启许谦,在朱学"北山四先生"谱系中承前启后,对理学在元代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元史·金履祥传》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经历了几个阶段:明代被收入各类理学史著作,如《宋元学案》;清代受到考据学者的关注,对其经学著作多有引证;近现代成为研究宋元学术转型的重要史料,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传记的解读各有侧重,反映出学术风气的变迁。
当代学术界对金履祥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他在朱子学传承中的具体贡献、其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的关系、金华学派在元代的发展状况等,这些研究大多以《元史》本传为基本史料,结合其他文献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元史·金履祥传》的卷次考辨与文本分析,我们不仅确定了其在《元史》中的具体位置(卷一百八十九),更深入理解了这一传记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金履祥作为宋元之际的理学大家,其生平与思想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学术传承与文化坚守的复杂面貌。
《元史·金履祥传》虽然篇幅不长,但作为正史记载,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权威的史实框架,在当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金履祥这样的学术传承者及其历史记载,对于理解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地方文献和考古发现,丰富对金履祥及元代儒学群体的认识,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宋元学术转型的历史进程。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832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