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留下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盘石桑苞的故事便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一、盘石桑苞之传说
盘石桑苞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人公是晋国名将赵盾。赵盾奉晋景公之命,率军攻打齐国。在行军途中,赵盾偶遇一株桑树,桑树上有一棵硕大的桑苞。赵盾感念桑苞之圣洁美丽,便下令全军在此歇息,并命人用油膏保护桑苞。
# 时间:2024-09-28# 阅读:64
-
79阅读
一、湖心亭看雪概况
1. 作者:张岱
2. 朝代:明朝
3. 体裁:记叙文
二、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小楫,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 时间:2024-09-28# 阅读:79
-
155阅读
1. 李白与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创作背景
这一首被公认是李白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是写给送别友人的。惜别,在李白的诗歌中是常见的题材。而这一首作品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2.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诗文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首句开篇便直入主题,李白恳切地劝朋友再喝一杯酒,因为西出阳关之后,朋友就将远赴
# 时间:2024-09-28# 阅读:155
-
118阅读
1. 疏影的含义
疏影,是指疏疏略略的影子,常用来形容树木或花草的影子。在诗词中,疏影往往被用来描绘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2. 疏影的意境
疏影的意境,往往是清丽、淡雅的。这与疏影本身的特性有关。疏影,是树木或花草的影子,而影子往往是虚幻飘渺的,给人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这种感觉,与清丽、淡雅的意境十分契合。
# 时间:2024-09-28# 阅读:118
-
84阅读
1. 却下水晶帘的出处
在诗词的世界中,却下水晶帘是一个著名的意境,它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整首词为: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时间:2024-09-28# 阅读:84
-
80阅读
诗句出自《题西林壁》
1. 概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于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两句诗形象地比喻了竹子的坚贞不屈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2. 诗句释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它的根。比喻人有坚定的意志,不轻易放弃。
# 时间:2024-09-28# 阅读:80
-
95阅读
春晓作者是哪位诗人,他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春晓,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出自盛唐诗人孟浩然的笔下。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那么,孟浩然除了春晓之外,还有哪些著名诗篇呢?
# 时间:2024-09-28# 阅读:95
-
106阅读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这里山水秀丽,风光旖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诉说着独特的魅力。诗人笔下的庐山,更是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一、庐山的山
庐山,素来以雄伟壮观的山势闻名。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短短四句,便将庐山瀑布的壮丽展现在眼前。瀑布从
# 时间:2024-09-28# 阅读:106
-
65阅读
1. 名篇介绍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其中送别诗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写的以送别为内容的诗歌颇有名气,其中《送孟浩然之广陵》流传甚广,无论从语言形式还是从思想内容,这都是一首写得非常成功的好诗。
2. 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地点是黄鹤楼。当年,孟浩然准备离开荆州去
# 时间:2024-09-27# 阅读:65
-
64阅读
西湖,一处千古名胜,被誉为人间天堂,它的一颦一笑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
1. 西湖的美景
西湖的美景,是独一无二的。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湖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2. 西湖的历史
西湖的历史,是悠久的。它经历了无数的沧海桑田,
# 时间:2024-09-27#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