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一、沈如筠的生平
沈如筠(1920年2月19日-2002年4月26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当代著名诗人、词家、学者。沈如筠自幼聪颖好学,16岁时考入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1942年毕业后曾任教于多所中学。1952年,沈如筠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诗词学会会长等职。
# 时间:2024-09-19# 阅读:120
-
123阅读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皆为孔子弟子。一日,四人侍坐于孔子身旁,请教如何成为君子。
(2) 孔子答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 子路听后,问道:“君子之德,其本如何?”
# 时间:2024-09-19# 阅读:123
-
153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豪迈情怀
临江仙·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陈同甫忠心报国的赞美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首词共三首,分别为上阕、中阕和下阕,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词上阕的豪迈情怀。
# 时间:2024-09-19# 阅读:153
-
78阅读
未开海棠:诗词网带你领略其风雅与意境
海棠花,以其娇艳的花姿、馥郁的花香,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象征着坚贞、高洁、傲岸的品格。未开的海棠,更是别有一番风雅与意境。
# 时间:2024-09-19# 阅读:78
-
47阅读
1.中秋赏月: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承载着人们祈求丰收、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愿望。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也是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2.中秋月色:诗人的灵感来源
自古以来,中秋月色就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古人常以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相思之情和人生感悟。月亮的皎洁、圆
# 时间:2024-09-19# 阅读:47
-
112阅读
1. 夸父追日的故事
夸父乃上古之人,力大无比,志在行。然有一事,常萦于怀,不能释怀焉。一日,夸父立于山巅,见红日西沉,遂生追日之心。
2. 夸父的决心
于是,夸父毅然决然,踏上追日之途。他披荆斩棘,翻山越岭,不顾一切地向太阳追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夸父从未放弃,从未气馁。
3. 夸
# 时间:2024-09-19# 阅读:112
-
142阅读
1. 引言
在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这个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里,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扫墓祭祖,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之情。而诗人杜牧的清明古诗,更是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2. 清明古诗中的悼亡之情
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
# 时间:2024-09-18# 阅读:142
-
153阅读
1. 秦时明月汉时关:历史的绝唱
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秦时明月汉时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句诗出自李白《关山月》一诗,讲述了诗人李白在关山月下的所见所感。诗中展现了关山雄伟壮阔的景象,勾勒出秦汉时期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起落,承载着
# 时间:2024-09-18# 阅读:153
-
150阅读
1. 概述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是一本以诗词为主要内容的工具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诗词知识和鉴赏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2. 内容概览
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分为六个部分:
1. 诗词鉴赏: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全
# 时间:2024-09-18# 阅读:150
-
104阅读
引言
泰山,中华民族的圣山,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自古以来,诗人笔下的泰山,既有对泰山雄壮气魄的赞叹,也有对泰山深厚底蕴的敬仰。
1. 泰山的雄伟壮丽
泰山素有“五岳之首”和“东岳”之称,是中华民族的圣山。自古以来,诗人笔下的泰山,大多对其雄伟
# 时间:2024-09-18#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