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知音难觅,一曲肝肠断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知音难觅而扼腕叹息。他们用诗词歌赋,寄托了对知音的向往和渴望。在他们的笔下,知音是高山流水,是明月清风,是灵魂的契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h3知音,高山流水
# 时间:2024-09-17# 阅读:135
-
82阅读
1. 公输文何许人也?
公输文,又名鲁班,即中国商代末周初鲁国巧匠,因其营造器物的技术精湛,被后世尊为土木、木工、铸造、机械等行业中的祖师爷。公输文之巧,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对其发明创造的器物更是叹为观止。
2. 公输文的出身与经历
公输文生于鲁国正阳县,祖父世代都是木工,自小耳濡目染,对木工
# 时间:2024-09-17# 阅读:82
-
88阅读
一、探寻诗词源远流长,探秘中华文化璀璨
1、诗词的起源与发展
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先秦的《诗经》开始,诗词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雅士为诗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2、诗词的分类与形式
诗词一般分为诗歌和词曲两大类
# 时间:2024-09-17# 阅读:88
-
63阅读
桑之未落,诗篇中永恒的芬芳
桑之未落,这是出自《诗经·召南·行露》中的一句诗词,桑叶虽已凋落,但桑枝犹在,比喻女子为夫君守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正是形容女子矢志节守,矢贞不变,其节操之美,犹若桑叶经霜仍沃。
桑之未落,是一种古典的诗词意象,在很多诗词作品中都能见到,如苏轼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未落,其
# 时间:2024-09-17# 阅读:63
-
108阅读
序言
李白诗中,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友人远去,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语言清新飘逸,意境深远。诗人将友人的离去比作一片云彩,随风飘逝,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正文
一、诗句解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中的"故人&qu
# 时间:2024-09-17# 阅读:108
-
99阅读
第一部分:岳飞其人和《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1.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代著名抗金将领。出生于河南汤阴,自幼习武,精于骑射,擅使枪棒。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入侵中原,岳飞投军抗金,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2.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岳飞在建炎四
# 时间:2024-09-17# 阅读:99
-
121阅读
一、基本信息
1. 作者:陶渊明
2. 文体:传记
3. 主题: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二、考题类型
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人。
# 时间:2024-09-17# 阅读:121
-
109阅读
错误百出的郑愁予诗作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是中国台湾著名诗人,现为台北大学教授。他是朦胧诗派的创立人之一,在诗歌界有很高声誉。然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有不少错误之处,这些错误既有多方面的因素,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 时间:2024-09-17# 阅读:109
-
311阅读
内容简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是唐代诗人王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玄宗登封游泰山,王波从扬州乘舟北上,途经泰山,登临极顶,作此诗。此诗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正文
一、概况
王波(650~676),唐高祖李渊的从弟,唐高宗李治的族兄。字子
# 时间:2024-09-17# 阅读:311
-
61阅读
诗词网,范仲淹作墓志的解读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岳阳楼记》更是被誉为千古名篇。而他的作墓志也是非常有名的,其中《范文正公墓志铭》更是被后人奉为经典。
˂h3范
# 时间:2024-09-17#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