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1、引言
在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古人将自然的景色与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从中汲取教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大自然与道德修养理论。
2、地丑德齐:自然美景与道德修养
“地丑德齐”一词出自《荀子·劝学》,意为“天地万物皆有其美,道德修养也应如此”。古人认为,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都有其独特
# 时间:2024-10-28# 阅读:148
-
79阅读
一、云的诗情画意
自古以来,云便是诗人笔下常见且意蕴丰富的意象。云朵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或轻盈柔美,或磅礴壮观,为诗人抒情言志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二、云与李白诗歌
李白诗歌中的云,往往与他的壮志豪情和浪漫情怀交织在一起。在《将进酒》中,他以“云横九派流花飞,风卷巨浪排空来”的豪迈之姿,展现了胸怀天下的英雄气魄
# 时间:2024-10-27# 阅读:79
-
177阅读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下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出自清朝文学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诗人、史学家、美学家、翻译家、散文家、戏曲家。姚鼐一篇《登泰山记》。自由诚可贵,生命尤可抛。要想得到自由,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句名句,也是人们追求自由精神的
# 时间:2024-10-27# 阅读:177
-
271阅读
1. 释义
君子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出自《周易·系辞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隐藏在内心,等待时机成熟时才行动,这样就不会有什么不利之处。
2. 君子藏器于身 的境界
君子藏器于身,不是自私自利,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君子懂得韬光养晦,不张扬自己的才能
# 时间:2024-10-27# 阅读:271
-
237阅读
一、备急千金要方概述
1. 成书背景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撰写的一部综合性医学典籍。孙思邈出身于隋唐之际,亲身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目睹了隋末民不聊生的景象。他深感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决心撰写一部医学著作,以帮助世人祛病延年。
2. 内容概述
《备急千金要方》
# 时间:2024-10-27# 阅读:237
-
157阅读
晓月残阳:月下残阳,如诗如画
晓月残阳,是日与夜的交替,是光与暗的融合。它既有着日光的温暖,又有着月光的清冷,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晓月残阳的宁静
# 时间:2024-10-26# 阅读:157
-
80阅读
唐寅诗词中的桃花坞
桃花坞,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它曾出现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寅的《桃花庵歌》。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成为了一代经典。
桃花坞里桃花庵
# 时间:2024-10-26# 阅读:80
-
71阅读
1.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一生诗作数量巨大,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有“诗中有仙”之称。
2.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风豪放飘逸
# 时间:2024-10-26# 阅读:71
-
182阅读
一、前言
“炉火照天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兵车行》,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炉火照天地是诗中的一个名句,用来形容战火的蔓延和战争的残酷。
二、全诗及其注释
原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时间:2024-10-26# 阅读:182
-
73阅读
一、桐花盛开,美不胜收
1. 桐花简介
桐花,又名梧桐花,是梧桐树的花朵。梧桐树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树种,因其叶片宽大,枝繁叶茂,花开繁盛,而备受人们喜爱。桐花一般在每年4-5月份开放,花期较短,只有10天左右。因此,桐花盛开的季节,也是人们赏花的好时机。
2. 桐花赏花地
我国的桐花赏花地有
# 时间:2024-10-26#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