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大文豪,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一些诗句美得令人窒息,让人一读难忘。
1、乐府名篇《长相思》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乐府名篇,全诗仅四句,却将相思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时间:2024-03-05# 阅读:42
-
57阅读
诗赠宁王:穿越历史,寻觅宁王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宁王是一颗闪耀的明星,他既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又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诗赠宁王,就是一首赞美宁王的诗篇,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去寻觅宁王背后的传奇故事。
宁王其人
# 时间:2024-03-05# 阅读:57
-
44阅读
一、作者简介
愿君多采撷,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意思是虽然今朝就要离别,但西湖美景有无尽的欣赏,愿林子方多采撷以慰思念之情。
二、诗词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晨光无限美
诗的第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表明了送别的
# 时间:2024-03-05# 阅读:44
-
292阅读
郭嘉传:一个杰出的谋士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曹操帐下第一谋臣。他以其出众的智慧和卓越的谋略,为曹操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郭嘉的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其智慧和谋略更是为后人所景仰。
# 时间:2024-03-05# 阅读:292
-
44阅读
一、雪的咏叹——卷起千堆雪的诗情画意
1、雪的印象
在中国文学中,雪是常见的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屈原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到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无不体现着诗人对雪的钟爱。
2、雪的性格
雪,是冬天的精灵。它洁白无瑕,晶
# 时间:2024-03-05# 阅读:44
-
53阅读
诗词网:诗歌爱好者的天堂,解读箫声咽、箫声咽秦娥梦下一句、箫声咽的奥秘
作为诗词爱好者,诗词网将带您领略诗词的魅力,解读箫声咽、箫声咽秦娥梦下一句、箫声咽的奥秘,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
h3>箫声咽,诉说无尽
# 时间:2024-03-05# 阅读:53
-
49阅读
前言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后人将其与任昉、刘孝绰、王筠合称为“梁四家”。他的代表作有《山中杂诗》、《与朱元思书》等。
一、吴均《山中杂诗》的创作背景
吴均的《山中杂诗》共五首,作于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秋。当时,吴均被贬为巴陵太守,心情抑郁,遂作此诗以寄托胸怀。
二、《山中杂诗》的内容概
# 时间:2024-03-05# 阅读:49
-
43阅读
诗情画意,宋人笔下的玉
1. 宋人对玉的喜爱
宋人对于玉器有着独特的爱好,在那个时代,玉器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品,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对玉器有着浓厚的兴趣。
2. 宋人对玉的收藏和赏玩
宋人不仅喜爱玉器
# 时间:2024-03-05# 阅读:43
-
267阅读
一、诗词中的弓箭意象
弓箭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兵刃之一,在诗词中被广泛咏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
1. 弓:力量与勇气的象征
在诗词中,弓经常被用来比喻力量和勇气。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 时间:2024-03-05# 阅读:267
-
52阅读
1. 拉车人的艰辛
三轮车夫是一群在城市街道上奔波劳累的人。他们风雨无阻,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人们提供着便捷的出行服务。他们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还要顶着酷暑或严寒,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劳累。同时,三轮车夫的收入也并不高,他们往往只能维持生计,很难攒到钱。
2. 拉车人的梦想
尽管生活艰辛,但三
# 时间:2024-03-05#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