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当代艺术散文 第222页
  • 54阅读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跨越千里的诗词共鸣
       一、引言   浩瀚的中华诗词文化中,有关“长江”的诗词佳作数不胜数。这些诗词,或描绘长江壮丽的自然风光,或记录历史上的兴衰沉浮,或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其中,唐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和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虽相隔百年,却以相同的主题——“相思”——遥相呼应,在长江之上构筑起跨越千里的诗词共鸣。    二、《卜算子
    # 时间:2024-03-01# 阅读:54
  • 52阅读
    《静夜思》的意境美
       一、题目解析   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也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在月下凝神沉思的情景。   2. “静夜思”点明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即在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心中所思所想。    二、内容理解   1. 《静夜思》全诗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凝练传神,意象鲜明
    # 时间:2024-03-01# 阅读:52
  • 48阅读
    塞下曲卢纶:诗中豪情,热血扬
       一、诗人卢纶简介   1. 卢纶简介:卢纶,字允言,唐代著名诗人,著有《卢纶文集》,与李益、韩愈交往密切,被称为“三君子”。    二、塞下曲诗歌背景   1. 塞下曲背景:卢纶曾在边塞服役,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塞下曲便是其中之一。   2. 唐朝边塞诗歌:唐朝边塞诗歌盛行,以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最
    # 时间:2024-03-01# 阅读:48
  • 49阅读
    李白: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奇故事
      1. 仙才下凡,李白诞生   传说,李白出生之时,母亲梦见太白金星降落凡间,于是给他取名“白”。李白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擅诗文。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以其奔放豪迈的诗风,一跃成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2. 漫游四海,寻仙访道   李白一生放浪形骸,不拘小节。他曾漫游四海,寻仙访道,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登
    # 时间:2024-03-01# 阅读:49
  • 43阅读
    归期未期,情字微凉
      1. 归期未期,相思绵长   归期未期,相思绵长。思念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人的心紧紧地缠绕。无论身在何方,总有一个人在牵挂着你,思念着你。   在漫长的岁月中,归期未期的等待总是让人煎熬。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度过一个漫长的世纪,每一寸时光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别的苦痛始终萦绕在心头。只有在梦中,才
    # 时间:2024-03-01# 阅读:43
  • 63阅读
    李白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穿越时空的诗词对话
      1. 黄鹤楼与李白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边的古建筑,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最为著名。   2.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
    # 时间:2024-03-01# 阅读:63
  • 77阅读
    名词解释:登快阁
      1. 登快阁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抚州(今属江西)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太和、太平、宣州、舒州等地推官。元祐元年(1086)召为著作郎,迁秘书监。后出知黄州、涪州、惠州、宜州、永州。徽宗崇宁二年(1103)告老归里,卒于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与苏轼、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陆
    # 时间:2024-03-01# 阅读:77
  • 41阅读
    寇准:北宋名相,诗人,书法家
       一、寇准的生平   1. 寇准(961-1023),字平仲,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名相,诗人,书法家。   2. 寇准出生于一个仕宦之家,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八岁时,他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之职。   3.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寇准上书请求改革盐政,得到真宗的赏识,被提升为三司户部勾院。
    # 时间:2024-03-01# 阅读:41
  • 45阅读
    菩萨蛮 韦庄(菩萨蛮韦庄是乐府诗吗)
       诗词网:带你领略菩萨蛮韦庄之美   菩萨蛮韦庄是唐朝著名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描写了洛阳城的风光,以及诗人对洛阳城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韦庄的代表作之一。    菩萨蛮韦庄概述
    # 时间:2024-03-01# 阅读:45
  • 42阅读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居高声自远之象   居高声自远,是一句谚语,比喻有才能的人,即使身处高位,声音也会传得很远。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原文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说,一个人居身于高位,他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二、居高声自远之理   居高声自远,有其一定的道理。首先,居高位者,往往有较高的社会
    # 时间:2024-03-01# 阅读:42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