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第265页
  • 76阅读
    上李邕:诗中仙才,盛唐绝唱
      上李邕生平   1. 诗词大家,盛唐绝唱   上李邕,字德休,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675年,卒于公元741年,享年67岁。他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精通诗词、书法和音律,是盛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   2. 仕途坎坷,终成宰相   上李邕早年曾在朝中担任过多个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
    # 时间:2024-02-27# 阅读:76
  • 62阅读
    偶遇淡霞,访名胜风景,叹古人怀乡情
       淡霞的由来   1. 淡霞,又称“晚霞”,是太阳快下山时出现的红色或橙色的霞光。   2. 淡霞之名,源自古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道:“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何时一樽共酌,醉把姑苏作梦游。” 诗中的“西岭”,即指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的西岭雪山。
    # 时间:2024-02-27# 阅读:62
  • 65阅读
    书写中秋团圆诗句,诉说中华亲情
       中秋团圆诗句:千古名句寄相思   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亲情的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的诗句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与思念。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中秋团圆的诗句,感受中华亲情的温暖。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 时间:2024-02-27# 阅读:65
  • 67阅读
    一窗诗意,晚来风送花香
         一、况属高风晚下,诗情画意相邀   1. 况属高风晚下,诗意盎然   况属高风晚下,这是一句诗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况属高风晚下,散绮罗文绣”,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怀。况属高风晚下,是指高洁的秋风在傍晚时分徐徐吹拂,带来了诗情画意的美景。这一句诗,将诗人对自然风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融合在一
    # 时间:2024-02-27# 阅读:67
  • 73阅读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菜根谭原文赏析
       前言   菜根谭,全称《菜根谭:修心养性随笔》,是中国明代洪应明所著的道德格言集,以儒、释、道三家思想为基础,阐述了修身养性、处世接物、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该书语言清新简练,寓意深刻隽永,被誉为“中华经典智慧宝典”,是许多人修身养性的必读书目。    一、修身养性   1. 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菜根谭
    # 时间:2024-02-27# 阅读:73
  • 84阅读
    古代文坛的七彩之花——赠范晔
       1. 范晔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小字玄平,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东晋时范泰之子,天师道后裔。宋文帝元嘉中,拜著作佐郎,司徒左长史,太宗时出任中书侍郎。范晔博览群书,尤喜《汉书》,自晋、宋以来的国史皆由他参与撰写。其代表作《后汉书》是我国古代史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较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之一,与《史记》《汉书》并称“前四史”。《后汉书》
    # 时间:2024-02-27# 阅读:84
  • 67阅读
    元宵灯火,共度团圆
      一、元宵节的起源   1. 上古时期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人们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2. 汉代   汉代时,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民间节日,人们开始在这一天张灯结彩,燃放烟花,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3.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
    # 时间:2024-02-27# 阅读:67
  • 62阅读
    元宵节诗词名句65首:点亮心间,欢度佳节
       一.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1.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佳节。(元稹《元宵》)   2. 一轮明月照天涯,万户灯火闹元宵。(苏轼《元宵》)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旦》)   4. 笙歌鼓乐闹元宵,欢声笑语满天涯。(李白《元宵》)   5. 灯火辉煌照楼台
    # 时间:2024-02-27# 阅读:62
  • 63阅读
    三四月的诗情画意
       一、春暖花开,三四月交织的诗意   1. 春风十里,三四月交织着诗意的画卷。   2. 群芳吐艳,百花齐放,描绘出三四月鲜活的色彩。   3. 莺歌燕舞,柳绿花红,谱写出三四月和谐的音符。    二、诗人笔下,三四月盎然的生机   1. 杜甫笔下的三四月,生机盎然,万物复苏。
    # 时间:2024-02-27# 阅读:63
  • 63阅读
    倒屣相迎:以下皆敬,皆亲切
       一、何谓“倒屣相迎”   1. 释义与出处    - “倒屣相迎”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指急忙脱下鞋子去迎接客人。后形容殷勤地迎接宾客。   2. 寓意与象征    - “倒屣相迎”体现了待人接物的恭敬、热情和亲切。    二、倒屣相迎的具体表现   1. 笑脸欢迎
    # 时间:2024-02-27# 阅读:63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