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上李邕生平
1. 诗词大家,盛唐绝唱
上李邕,字德休,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675年,卒于公元741年,享年67岁。他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精通诗词、书法和音律,是盛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
2. 仕途坎坷,终成宰相
上李邕早年曾在朝中担任过多个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
# 时间:2024-02-27# 阅读:76
-
62阅读
淡霞的由来
1. 淡霞,又称“晚霞”,是太阳快下山时出现的红色或橙色的霞光。
2. 淡霞之名,源自古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道:“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何时一樽共酌,醉把姑苏作梦游。” 诗中的“西岭”,即指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的西岭雪山。
# 时间:2024-02-27# 阅读:62
-
65阅读
中秋团圆诗句:千古名句寄相思
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亲情的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的诗句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与思念。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中秋团圆的诗句,感受中华亲情的温暖。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 时间:2024-02-27# 阅读:65
-
67阅读
一、况属高风晚下,诗情画意相邀
1. 况属高风晚下,诗意盎然
况属高风晚下,这是一句诗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况属高风晚下,散绮罗文绣”,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怀。况属高风晚下,是指高洁的秋风在傍晚时分徐徐吹拂,带来了诗情画意的美景。这一句诗,将诗人对自然风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融合在一
# 时间:2024-02-27# 阅读:67
-
73阅读
前言
菜根谭,全称《菜根谭:修心养性随笔》,是中国明代洪应明所著的道德格言集,以儒、释、道三家思想为基础,阐述了修身养性、处世接物、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该书语言清新简练,寓意深刻隽永,被誉为“中华经典智慧宝典”,是许多人修身养性的必读书目。
一、修身养性
1. 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菜根谭
# 时间:2024-02-27# 阅读:73
-
84阅读
1. 范晔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小字玄平,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东晋时范泰之子,天师道后裔。宋文帝元嘉中,拜著作佐郎,司徒左长史,太宗时出任中书侍郎。范晔博览群书,尤喜《汉书》,自晋、宋以来的国史皆由他参与撰写。其代表作《后汉书》是我国古代史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较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之一,与《史记》《汉书》并称“前四史”。《后汉书》
# 时间:2024-02-27# 阅读:84
-
67阅读
一、元宵节的起源
1. 上古时期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人们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2. 汉代
汉代时,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民间节日,人们开始在这一天张灯结彩,燃放烟花,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3.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
# 时间:2024-02-27# 阅读:67
-
62阅读
一.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1.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佳节。(元稹《元宵》)
2. 一轮明月照天涯,万户灯火闹元宵。(苏轼《元宵》)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旦》)
4. 笙歌鼓乐闹元宵,欢声笑语满天涯。(李白《元宵》)
5. 灯火辉煌照楼台
# 时间:2024-02-27# 阅读:62
-
63阅读
一、春暖花开,三四月交织的诗意
1. 春风十里,三四月交织着诗意的画卷。
2. 群芳吐艳,百花齐放,描绘出三四月鲜活的色彩。
3. 莺歌燕舞,柳绿花红,谱写出三四月和谐的音符。
二、诗人笔下,三四月盎然的生机
1. 杜甫笔下的三四月,生机盎然,万物复苏。
# 时间:2024-02-27# 阅读:63
-
63阅读
一、何谓“倒屣相迎”
1. 释义与出处
- “倒屣相迎”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指急忙脱下鞋子去迎接客人。后形容殷勤地迎接宾客。
2. 寓意与象征
- “倒屣相迎”体现了待人接物的恭敬、热情和亲切。
二、倒屣相迎的具体表现
1. 笑脸欢迎
# 时间:2024-02-27#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