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1. 生平简介
王潜,字文斋,号半农,生于1732年,卒于1785年,江苏常州人。清代诗人,著名诗论家,封建主义地主阶级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官至上书房行走。
2. 诗歌成就
王潜从小聪慧好学,7岁就能写诗。12岁时,其诗作《偶成》被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赞赏,认为其才华过人,前途无量。18岁时,王潜考中举
# 时间:2024-03-04# 阅读:53
-
46阅读
一、雪的壮丽景色
1.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时间:2024-03-04# 阅读:46
-
49阅读
一、秋夜萧瑟
杜甫在《秋日萧瑟》中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萧瑟的景象,秋风劲吹,天气寒冷,草木凋零,露水结霜。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对秋天的感慨,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伤。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我客游独自彷徨。”诗人孤身一人飘泊在外,看到燕子归巢、大雁南飞,不禁思念起家乡和亲
# 时间:2024-03-04# 阅读:49
-
48阅读
一、诗词全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二、译文释义
东边升起的太阳,西边飘洒着细雨。人们都说没有晴天,但实际上却有晴天的景象。
恰似好风借力,使我登上高高的青云。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
# 时间:2024-03-04# 阅读:48
-
58阅读
1. 故丘历史
故丘,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相传,秦朝时期,齐国大将田单在此筑城,取名“故丘”,意为“故乡之城”。秦末汉初,故丘曾一度成为楚汉相争的战场。汉高祖刘邦曾在故丘大败项羽,奠定了汉朝基业。
2. 故丘文化
故丘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诗书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时间:2024-03-04# 阅读:58
-
42阅读
1. 诗词的无穷魅力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其魅力何在呢?
首先是其语言的精炼含蓄。诗词的语言高度提炼,简洁凝练,字字珠玑,一句诗往往能表达出丰富的意蕴。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仅用了短短几个字,就把月夜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其次是其意境的深远优美。诗词的意境
# 时间:2024-03-04# 阅读:42
-
46阅读
一、司马相如的生平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西汉辞赋家,广汉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早年曾为武骑常侍,后辞官隐居于临邛。
司马相如的父亲司马长卿是汉朝的一名小官吏,母亲是庄姜。司马相如从小就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诗词歌赋。他从小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文学天赋,深受老师的喜爱。
司马
# 时间:2024-03-04# 阅读:46
-
46阅读
一、报任安书的闪光点
1. 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报任安书》中充满着优美的文字和深远意境。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安陆及其周围的环境,表达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作者还借景抒情,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2. 文体创新,独具一格
《报任安书》在文体上也具有创新性。作者
# 时间:2024-03-04# 阅读:46
-
88阅读
惊艳!诗词网倾情解析:问世间情为何物之深意
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流传着无数关于情的佳作。千古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将情之深、情之重、情之真展现得淋漓尽致。
# 时间:2024-03-04# 阅读:88
-
48阅读
1. 王敬之的生平
王敬之(1048-1104),字伯厚,号碧山居士,著名文学家,词人,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书法家。他出生于北宋的豪门望族,自幼聪明灵慧,读书过目不忘,尤喜诗词书画,对各种文化艺术都有所涉猎。
2. 王敬之的仕途之路
王敬之在早年便已名声在外,多次被推举为进士,但由于他生性洒脱,厌倦仕途的尔虞我诈
# 时间:2024-03-04#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