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当代文学艺术 第149页
  • 43阅读
    惶恐滩头说惶恐:解析滩的由来及历史典故
       一、惶恐滩之名由来:   1. 地势险要,巨石林立:惶恐滩位于长江中游,此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巨石林立,暗礁密布,船只航行十分危险。   2. 古人传说:根据传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败走麦城,途经惶恐滩时,因身负重伤,无法顺利渡江,便在此处驻扎。关羽在此期间,时常眺望江面,忧心忡忡,心怀惶恐。因此,此处便得名“惶恐滩”。
    # 时间:2024-03-04# 阅读:43
  • 46阅读
    报仇雪耻:走出伤痛,重拾自信
       1. INTRODUCTION   - 报仇雪耻是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的一种行为,它往往是为了应对过去受到的伤害或不公。   - 报仇雪耻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   - 报仇雪耻的行为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具体取决于情况。    2. 报仇雪耻的类型   - 1) 个人
    # 时间:2024-03-04# 阅读:46
  • 101阅读
    但愿长醉不复醒(但愿长醉不复醒还是不愿醒)
       但愿长醉不复醒是什么诗?   但愿长醉不复醒出自李白的将进酒,因其诗境旷达、豪放,风格独具,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后人对此诗评价极高。    但愿长醉不复
    # 时间:2024-03-04# 阅读:101
  • 80阅读
    古诗词中的忧患与安乐: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题品读诗词
       1. 引言:忧患与安乐,诗人笔下的双生子    忧患与安乐,是贯穿中华诗词史的一对永恒母题。从《诗经》中的“忧心忡忡,亦匪克已”,到《楚辞》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再到唐诗宋词中数不胜数的“忧国忧民”之作,无不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出自《孟子》的名言,更是成为古人对人生祸福得失的深刻总结。
    # 时间:2024-03-04# 阅读:80
  • 45阅读
    古今战场诗词,道尽战争之悲壮
       一、战争诗词在历史中的位置   战争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洒笔墨,创作出大量的战争诗词,歌颂英雄,抒发悲愤,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战争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战争诗词的题材和特点   战争诗词的题材广泛,包括战争的场面、
    # 时间:2024-03-04# 阅读:45
  • 44阅读
    诗坛巨匠张继
      1、张继生平简介   张继,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18年,卒于公元779年。字懿孙,祖籍清河东武城(今山东聊城市东武县)。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进士及第,任干涸县尉。后因官吏腐败,愤而辞官,行经江南,写下《枫桥夜泊》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2、张继的诗歌成就   张继的诗歌,深受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影响,其诗风委婉
    # 时间:2024-03-04# 阅读:44
  • 43阅读
    列子简介: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列子的生平   1. 列子,姓列,名御寇,春秋末期郑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前540年至公元前470年之间,与孔子同时代。   2. 列子出身贵族,早年曾担任郑国的大夫,后来辞官归隐,专心研究哲学。    二、列子的思想   1. 列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与老子、庄子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
    # 时间:2024-03-04# 阅读:43
  • 40阅读
    碧水浩浩,与天齐平
       碧水浩浩,天地同色   碧水浩浩,与天齐平,一望无际。阳光下,波光粼粼,如万千银蛇在水中嬉戏。微风徐来,水波荡漾,如少女的裙裾在风中飘舞。    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站在湖边,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美不胜收。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如黛色的屏障,环绕着碧波万顷的湖水。
    # 时间:2024-03-04# 阅读:40
  • 48阅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词中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开轩面场圃   开轩面场圃,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开轩,意为打开窗户,场圃,意为田野和菜园。诗人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田野和菜园,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把酒话桑麻   把酒话桑麻,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闲适和美好的描述。   把酒,意为饮酒,话桑麻,意为谈论农事。诗人一
    # 时间:2024-03-04# 阅读:48
  • 46阅读
    游巴蜀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与壮丽
      一、李白游历巴蜀   1. 溯源巴蜀:李白追寻诗歌之旅的起点    李白,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唐代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游历了许多地方,但巴蜀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巴蜀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头,也是他不断探索诗歌奥秘的起点。   2. 蜀地风光:为李白诗歌创作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川的山水之美,令李白
    # 时间:2024-03-04# 阅读:46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