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无花无酒锄作田
1. 一首诗,一壶酒,一方田园,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无花无酒锄作田,诗意田园尽风流。
2. 陶渊明,一个隐居田园的诗人,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在他眼中,田园才是他的归宿,他用诗歌歌颂田园风光,用锄头耕耘田野,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诗意田园
1.
# 时间:2024-03-04# 阅读:47
-
46阅读
一、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诗人、散文家,与李白、杜甫并称为“三圣”,被誉为“田园诗人”。他一生爱菊香傲骨,淡于名利,归隐田园,以诗文见志。
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上的失望、经济上的贫困、以及个人性格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 政治上的失
# 时间:2024-03-04# 阅读:46
-
52阅读
芙蓉出水:一朵朵盛开的美丽之花
芙蓉花,又称莲花,是一种美丽的花朵,在夏季盛开。芙蓉花的花期很长,可以从五月开到九月,花色丰富,有红色、白色、粉色和黄色等。芙蓉花的花朵很大,花瓣很薄,形状像荷花,花蕊很小,颜色为黄色或红色,气味清香。芙蓉花的花语是纯洁、清雅、高贵和美丽。
# 时间:2024-03-04# 阅读:52
-
47阅读
1. 江革:开创与改革的引领者
江革,字雪斋,号玉山,浙江兰溪人。他生活在元代末年,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其诗歌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著称。他开创了元代诗坛的浪漫主义潮流,对后世的诗人影响很大。
2. 江革的诗歌创作
江革的诗歌创作以讽刺时弊,抒发怀抱为主。他深切地关注人民的疾苦,同情人民的遭
# 时间:2024-03-04# 阅读:47
-
42阅读
一、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1.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月亮升起时最圆最亮,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2.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主要有吃元宵、赏花灯、猜
# 时间:2024-03-04# 阅读:42
-
98阅读
---
一、前言
示儿是一首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对国家的担忧。
二、诗词正文及注释
1. 原文:/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宋代陆游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时间:2024-03-04# 阅读:98
-
97阅读
1. 松竹的象征意义:傲骨铮铮
松竹,一种常见的树木,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们四季常青,枝叶繁茂,象征着坚贞不屈、傲骨铮铮的精神,因此成为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
2. 松竹的象征意义:坚贞不屈
松竹不仅象征着傲骨铮铮,也象征着坚贞不屈。它们扎根于贫瘠的土壤中,即使遭遇狂风暴雨,也能屹立不倒,成为自然
# 时间:2024-03-04# 阅读:97
-
49阅读
1.众鸟高飞尽,绝句中饱含的悲凉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是诗中最后一句。
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简单的几个字,描绘了一幅孤独寂寥的景象。众鸟飞走,云朵散去,只剩下诗人一人独自站在空旷的山涧中。
诗人用“独”字来强调自己的孤独之感。在广阔的自然面前,诗人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和无助。
# 时间:2024-03-04# 阅读:49
-
74阅读
前言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七绝代表作之一。它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作者在受降城听到笛声时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流逝和对人生的思考。
一、艺术造诣
1.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笛声生命
诗中,作者描绘的笛声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如“秋夜
# 时间:2024-03-04# 阅读:74
-
66阅读
生平简介
1. 家世背景: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1270年出生于今湖北省钟祥市,家世显赫,其父张仲衍曾任元朝中书左丞。
2. 早年经历:
张养浩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早年曾入国子监读书,后又出仕为官,担任过翰林编修、中书舍人等职。
3
# 时间:2024-03-04#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