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小标题:一、夜书所见,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夜色中,叶绍翁独自坐在书斋,映着昏黄的灯光,他拿起笔,开始了他的创作。窗外,夜风轻轻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在这安静的夜晚,他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之中。
1. 夜色朦胧,树影婆娑
夜色深沉,树木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叶绍翁抬头望去,只觉得树影婆娑,仿佛一幅水墨画一
# 时间:2024-02-29# 阅读:52
-
65阅读
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从古至今皆如此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节约粮食一直是备受推崇的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词名句来赞颂节约粮食的美德,也流传了许多节约粮食的格言警句,时刻提醒我们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 时间:2024-02-29# 阅读:65
-
60阅读
1. 一个孤岛的心灵旅途
《每伴来方丈》一书,以诗人的视角,讲述了一场孤独而深刻的心灵之旅。作者孤身一人,来到孤岛方丈,在与自然和自我的对话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
2. 诗意与禅意的融合
《每伴来方丈》是一本诗意的书。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岛上的风光、花草、鸟兽,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描绘得惟妙惟肖,宛如一
# 时间:2024-02-29# 阅读:60
-
46阅读
一、迟来的寒食风
寒食东风,带着春天的气息,轻轻地吹拂着,带来一种舒爽的感觉。这种风不是刺骨的寒风,也不是炎热的热风,它是一种温和的春风,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寒食东风,吹开了早春的序幕,让人们的心中充满希望。
二、寒食节与春分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与介子
# 时间:2024-02-29# 阅读:46
-
45阅读
明月几时有:千年名篇的永恒魅力
在这个月圆之夜,我们不禁想起那首广为传诵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由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因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怀而流传至今,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时间:2024-02-29# 阅读:45
-
415阅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陆游的《示儿》一诗,便是其中一首广为人知的爱国诗篇。
一、《示儿》的创作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心怀国家,忧国忧民。这首《示儿》便是他晚年所作,此时的他已年近八旬,但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
# 时间:2024-02-29# 阅读:415
-
49阅读
恬静,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它描绘了这样一种状态:“宁静、安详,不吵闹。”与恬静相对的,便是喧嚣。
一、喧嚣的概念
喧嚣,是扰乱宁静的嘈杂声响,是喧闹、吵闹的意思。与恬静相反,喧嚣代表的,是嘈杂、纷乱和吵闹。
二、喧嚣的来源
喧嚣,往往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场所。比如:
# 时间:2024-02-29# 阅读:49
-
45阅读
小标题:迟来的春天
1. 春日迟迟:五月之春的姗姗来迟
五月,是初夏时节。然而,在今年,春天的脚步却走得异常缓慢,迟迟不愿离去。五月中旬的江南大地,依旧春意盎然。春花仍在怒放,春草仍在吐翠,春风仍在轻拂。
2. 春色不改:五月之春的依然美丽
虽然五月之春归来迟,但春色却依旧不改。春花依然是
# 时间:2024-02-29# 阅读:45
-
61阅读
一、容斋随笔的作者及其著作
1.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官至宗正少卿、礼部侍郎。他一生著述颇丰,现存《容斋随笔》二十卷、《夷坚志》十卷、《万首唐人绝句选》十卷、《隶释》三卷等。
2.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是洪迈晚年闲居容斋所作,
# 时间:2024-02-29# 阅读:61
-
49阅读
1、前言:书包网的诗词盛筵
书包网,一个诗词文化与创作的盛大舞台,汇聚了海内外众多诗坛才俊,共同谱写清波引的隽永诗篇。在这个诗词艺术的海洋中,诗人吟唱千古绝唱,诗词辉映风云变幻,让诗情在书包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2、云舒云卷,踏上诗词的征途
来到书包网,诗词这种古老而清新的艺术形式,如云舒云卷般
# 时间:2024-02-29#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