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赏月是一项极具诗意的活动,而宋代(960—1279年)更是将这一习俗推向了极致,宋代人赏月不仅是一种节日习俗,更是一种文化风尚,融合了诗词、音乐、饮食、社交等多种元素,宋朝人究竟是如何赏月的?他们的赏月活动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一、宋代赏月的文化背景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众多,市民阶层兴起,赏月活动也从宫廷贵族逐渐普及到民间,中秋节在宋代正式成为重要节日,赏月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宋人赏月不仅是为了观赏月亮,更是为了寄托情感、抒发诗意、增进社交。
宋代文人尤其推崇“月”的意象,认为月亮象征着高洁、清雅、永恒,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对月的浪漫情怀,使得赏月成为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宋代人如何赏月?
宋代文人赏月,往往选择高楼、亭台、水榭等视野开阔之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同样,宋人赏月也不仅仅是看月亮,而是借月抒情,许多著名的宋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融入了赏月的情境。
宋代文人还喜欢在赏月时举办“诗会”,即邀请三五好友,一边饮酒,一边即兴赋诗,苏轼、黄庭坚等文豪常在月夜聚会,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宋代人赏月时,必定少不了美酒和茶,宋代酒文化盛行,尤其是桂花酒、菊花酒等时令酒品,常在中秋赏月时饮用,宋代人还喜欢在月下品茶,尤其是福建的“建茶”和浙江的“龙井茶”,都是文人雅士的最爱。
在饮食方面,宋代人赏月时还会准备各种精致点心,如月饼、桂花糕、石榴、柿子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中秋节,市场上售卖各式月饼,有“金银月饼”“芙蓉月饼”等,可见当时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标配。
宋代市民文化发达,赏月不仅是文人的雅事,普通百姓也会参与其中,在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每逢中秋,街市上灯火通明,人们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听曲观舞:宋代勾栏瓦舍(娱乐场所)在中秋夜常有歌舞表演,尤其是“月宫仙子”题材的戏曲,如《霓裳羽衣曲》,深受百姓喜爱。
放河灯:宋代人相信放灯可以祈福,中秋夜人们会在河边放莲花灯,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玩月占卜:宋代民间还有“玩月”的习俗,女子会在月下穿针引线,祈求心灵手巧;也有人通过观察月亮的位置来占卜来年的收成。
宋代宫廷的赏月活动更为奢华,据《宋史》记载,宋徽宗曾在中秋夜于宫中设宴,命画师绘制《千里江山图》,并让乐师演奏《霓裳羽衣曲》,极尽风雅,而民间赏月则更注重家庭团聚,普通百姓会在庭院中摆上瓜果,全家围坐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三、宋代赏月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的赏月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1、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宋代正式确立了中秋节作为全民性节日的地位,并形成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2、诗词歌赋的繁荣:宋代文人留下的赏月诗词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至今仍被传诵。
3、饮食文化的传承:宋代的月饼、桂花酒等食品,至今仍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
宋代赏月的风雅与传承
宋代人赏月,不仅仅是看月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表达,无论是文人雅士的吟诗作赋,还是普通百姓的家庭团聚,赏月都成为宋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依然延续着宋代的赏月习俗,但那份风雅与诗意,或许值得现代人重新品味。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学学宋人,找一个安静的夜晚,泡一壶茶,赏一轮明月,感受千年前的风雅与浪漫。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236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5-11-0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23im
2025-04-17im
2024-02-26im
2024-01-17im
2025-04-18im
2025-04-18im
2025-04-18im
2023-05-26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