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指事情既符合人情,又合乎道理,形容言行或事情处理得当,无懈可击。
例句:
文化背景:
"合情合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理"的重视,强调既要讲道理,也要顾及人情世故,反映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含义:形容人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无理取闹。
例句:
文化背景:
"蛮不讲理"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循社会规范、只凭个人情绪行事的人,反映了社会对理性沟通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含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道理却硬要说成有理。
例句:
文化背景:
"强词夺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以理服人"的推崇,反对胡搅蛮缠的行为,强调辩论应当基于事实和逻辑。
含义:形容人懂得人情世故,说话做事合乎情理。
例句:
文化背景:
"通情达理"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情商"的重视,强调为人处世要既明事理,又能体谅他人。
含义:表示对不合理的事情感到愤怒或惊讶,相当于"哪有这样的道理"。
例句:
文化背景:
"岂有此理"常用于表达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愤慨,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含义:形容行为极其恶劣,违背天理道德。
例句:
文化背景:
"伤天害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理"的敬畏,强调人应当遵循道德规范,否则必遭报应。
含义:指说的话有道理,合乎逻辑。
例句:
文化背景:
"言之有理"强调说话要有依据、有逻辑,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理性思维的推崇。
含义: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道理。
例句:
文化背景:
"天经地义"源自古代儒家思想,强调某些道德规范如同天地运行一样自然合理,不可违背。
含义:形容说话或做事符合情理,让人信服。
例句:
文化背景:
"入情入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理交融"的追求,强调言行要既合逻辑,又顾及人情。
含义:形容人固执或蛮横,无法用道理沟通。
例句:
文化背景:
"不可理喻"常用于形容那些不讲道理、难以沟通的人,反映了社会对理性对话的重视。
这些成语大多涉及道德规范、人情世故,如"伤天害理""通情达理""合情合理"等,反映了中国文化对"理"的重视。
如"合情合理""通情达理""蛮不讲理",这种结构使成语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注意语境:
避免误用:
结合具体场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659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5-05im
2024-01-05im
2025-05-06im
2025-05-01im
2025-05-04im
2025-05-06im
2025-01-16im
2025-05-07im
2025-05-07im
2025-05-0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