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吟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正确的读法应为“梦吟 / 天姥吟 / 留别”,天姥吟”是核心部分,“梦吟”指梦中吟咏,“留别”则是诗人告别友人时的赠诗,这首诗又名《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离开东鲁(今山东一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
李白一生豪放不羁,追求自由,曾因才华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性格傲岸,不久便被排挤出京,此后,他漫游各地,寄情山水,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临行前以梦境的形式描绘天姥山的奇幻景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仙境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李白开篇便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天姥山的高峻:“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他将天姥山与传说中的仙山瀛洲相比,强调其神秘与壮丽,为后文的梦境铺垫。
这一部分是全诗的核心,李白以瑰丽的想象描绘梦中所见:
李白在诗的最后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千古名句表达了他不愿屈从权贵的傲骨,也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李白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营造出瑰丽奇幻的意境,诗中“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等意象,极具神话色彩,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白善用夸张手法,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将天姥山描绘得比五岳还要雄伟,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主题。
全诗句式长短不一,节奏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借梦境表达对现实官场的不满,他宁愿遨游山水,也不愿向权贵低头,这种精神在封建时代尤为难得。
诗中的仙境象征李白心中的理想世界,他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诗中“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梦吟天姥吟留别》被誉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作之一,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宋代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曾受其启发,近现代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等也推崇李白的这种豪放风格。
《梦吟天姥吟留别》不仅是一首描写梦境的诗,更是李白人生哲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与其屈从现实,不如追求内心的自由,这首诗的豪情与浪漫,至今仍能激励无数读者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670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09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5-04-18im
2023-06-13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