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这一典故最早见于《韩非子·难一》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段文字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逻辑矛盾和哲学思考,从字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楚国商人同时卖盾和矛,先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摧,任何东西都无法刺穿;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刺穿任何东西,当有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怎样时,商人无言以对,韩非子借此指出,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鬻"字读作yù,意为"卖";"誉"此处意为"夸耀";"陷"指"刺穿";"或"意为"有人";"弗能应"即"不能回答",原文采用简洁的叙事句式,先陈述商人的两种夸耀,再通过第三者的提问制造矛盾,最后以商人的无言和作者的评论结束。
这个寓言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逻辑矛盾——自我指涉的悖论,当两个绝对化的陈述指向彼此时,就形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盾的"无物能陷"与矛的"无物不陷"在指向彼此时互相否定,使整个系统崩溃。
原文运用了对比修辞:"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与"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形成鲜明对照;同时采用对话体增强戏剧性,最后以"不可同世而立"的论断收尾,体现了韩非子说理文的典型风格。
这一寓言生动诠释了逻辑学中的"矛盾律"(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某种属性),矛盾律要求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商人的两种说法违反了这一基本逻辑规律。
故事揭示了绝对化表述的内在问题,当我们用"无不"、"莫能"等绝对化词语描述事物时,往往容易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大多具有相对性,极少存在绝对完美或绝对强大的状态。
"矛与盾"的困境与西方哲学中的诸多悖论(如理发师悖论、说谎者悖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属于自我指涉导致的逻辑困境,这类悖论挑战了人类思维的边界,促使我们反思语言和逻辑的局限性。
"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正是源自这个寓言,用来形容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的现象,这一典故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已经成为汉语中最常用的成语之一,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汉代学者多从逻辑角度解读;宋明理学家则赋予其心性修养的涵义;近现代学者又从中看到辩证法思想,鲁迅曾引用此典批判国民性中的虚伪现象,毛泽东则在《矛盾论》中重新诠释了矛盾的普遍性。
这一典故随汉字文化圈传播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成为东亚文化中共通的思想资源,在日本,"矛盾"(むじゅん)一词直接借用了汉语的写法和含义;韩国也将此故事收入教科书,作为逻辑思维的启蒙教材。
这个古老寓言教导我们审视言论中的逻辑一致性,培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当代,这种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能帮助我们识别虚假宣传和逻辑谬误。
"矛与盾"暗示了绝对真理观的困境,在后现代语境中,它提醒我们警惕任何宣称拥有绝对真理的意识形态,认识到知识的相对性和条件性。
现代管理学从中汲取智慧,认识到组织中的各种"矛盾"(如创新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需要动态平衡而非非此即彼的解决,优秀的领导者应学会驾驭矛盾而非简单消除矛盾。
在科技领域,类似"矛与盾"的困境不断上演:网络安全中的攻防、军事技术的竞赛、医学进步与伦理界限等,这个古老寓言提醒我们思考技术发展的边界与责任。
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一个克里特人说"所有克里特人都是说谎者")、中世纪的"理发师悖论"(理发师为所有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等,都与"矛与盾"有着相似的结构,展现了人类思维面临的普遍困境。
印度哲学中的"neti neti"(非此非彼)思想,佛教的"中道"理念,都试图超越二元对立,与"矛与盾"引发的思考有相通之处,但解决路径有所不同。
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等,某种程度上也是"矛与盾"在科学领域的体现,表明某些看似矛盾的性质可能只是同一实体的不同方面。
《矛与盾》这一不足百字的古老寓言,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一个逻辑学的典型案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认知的局限与可能,在当代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面临的许多困境本质上仍是"矛与盾"的变体——安全与自由、发展与保护、全球与本土等各种看似对立的需求之间的张力,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消除这些矛盾,而在于理解它们的深层联系,在动态平衡中找到前进的路径,当我们重读这篇简短的原文时,获得的不仅是文言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放的心态,或许是最为珍贵的品质。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699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