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华典籍中,有许多古代成语、诗句因其独特的用字和语法结构,让现代读者感到陌生甚至困惑。《诗经·鄘风·柏舟》中的一句"之死矢靡慝"尤为典型,这句话不仅难读,其含义也颇具深意。"之死矢靡慝"究竟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本文将从语言学、文学和文化角度,深入解析这一古语。

我们需要明确这句话的每个字的正确读音:
"之死矢靡慝"的正确读音为:
zhī sǐ shǐ mǐ tè
结合上下文,"之死矢靡慝"可以翻译为:
"至死发誓不改变(心意)",即表达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这句话出自《诗经·鄘风·柏舟》,全诗如下: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尽管父母反对,她仍然坚定地表示"至死不会变心"("之死矢靡慝"),诗中"矢靡慝"与"矢靡它"(至死无他心)形成呼应,强调其决心。
在古代社会,婚姻往往由父母决定,子女的意愿常被忽视,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女性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以及她们在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抗争。
在古代汉语中,"矢"常被借用作"誓",表示发誓。
"靡"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否定,相当于"不"或"无"。
"慝"本义为邪恶,但在《诗经》中常指"变心"或"违背初衷"。
虽然"之死矢靡慝"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但类似的表达仍可用于强调坚定的决心,
在写作或演讲中,适当引用古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量,但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之死矢靡慝"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对信念的坚守、对承诺的忠诚,通过解析它的读音、含义和背景,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掌握这一古语,并在适当场合加以运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03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