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5月30日 阅读:126 评论:0

  

从化诗句—寻找诗意的根源

从化诗句

  从化,一个名字听上去很陌生的地方,但如果你熟悉中国古典文学和诗词,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自古以来,从化就是文人骚客寻找灵感和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地方。从化的山水和人文景观,亦或是珠江三角洲的独特历史和民俗,都能带给创作者充足的灵感。因此,从化成为了一个文学迷们必去的圣地。

  

1. 洋石匾:登高寻胜

  洋石匾位于从化市区东门的莲峰寺前,是从化的一个著名景点。这块石匾始建于明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更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石匾上刻着“登高寻胜”四个大字,这也是众多文人骚客登高游玩的体现。

  明代著名诗人唐寅曾经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1. 洋石两旁松柏身,
  2. 十里登峰一汗淋,
  3. 如今共说从化好,
  4. 不是山高路远深。

  唐寅的这首诗把洋石的自然景观和攀登的艰辛融为一体,既有歌颂之情,又有感慨之意。这也是从化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2. 夜泊珠江:声影爽

  从化除了山水风光以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民间艺术——夜船。夜船在珠江三角洲多地都有传统,而从化的夜船则是其中最著名的。夜船在夜色中缓缓行驶,一边有着优美的琵琶和唢呐声,一边有那湛蓝的天、闪烁的星和映照的灯光,让人仿如置身于水墨画中。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侠曾在从化夜泊珠江时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1. 海角梅花未肯开,
  2. 举酒对橘坛中太守,
  3. 低头望月叹归来。

  这首诗以从化夜泊珠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游客的归来之情。诗人表达了当时执政者不能真正体察民情,自得其乐却不知百姓所苦。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所发挥的一种社会和伦理责任感。

  

3. 八仙古洞——猩猩养指

  八仙古洞是从化乃至广州的一个古老文化遗址,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古洞中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有神秘的石窟、壁画,也有明清时期的碑刻和书法作品。大量的文物遗迹也成为众多文人骚客的素材和写作材料。

  由于八仙古洞是一个以文化观光为主题的景区,所以在那里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八仙古洞中养殖的一群野生猩猩就成为了众多游客参观的亮点。这些猩猩天性保留得很好,而且十分调皮,时常会对游客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

  早期的唐诗人陈子昂曾经在八仙古洞中看到一只老猩猩十分自得其乐地用手指挖嗅泥鼻,“指如葱茏”,陈子昂认为此猴必然极为天性保留,以至于也不必关在较窄的笼中了,他为此写下:“猩猩养指,向揖清灵之今宵”,表达了他对自然境遇的感叹。

  

4. 信手拈来——从化欧阳修

  欧阳修是一位跨度唐代至北宋的文学大师,他曾在从化住过一段时间,时常到八仙古洞中采风写作。由于欧阳修对从化富有情感,所以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欧阳修当年为纪念从化山水,曾写下这首名扬天下的《从化寒食》:

  

  1. 溪声岚翠暖,
  2. 山色澄明寒。
  3. 寒食草更发,
  4. 乱山蝉不叹。

  这首诗凝聚了欧阳修对从化的多重感受,他表达出了一种深度的思考和高超的情感抒发。这首诗为从化文学之舞上演打下了最美妙的序幕。

  

总结:

  从化既然成为了文人骚客创作的佳地,必然有着 非常深厚的底蕴。在从化,你不仅可以看到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迹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还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博大精深。当旅游与文学、历史、哲学深度融合时,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从化这个江南名城的光芒所在。希望每一个喜欢文学的旅行者都能来到从化,踏足这片诗意满满的土地。

标签: 从化 文学 古洞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268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平凡生活的诗句
下一篇:年禧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