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是指用手轻轻触摸,往往是在某些情境下,需要我们谨慎、轻柔地去抚摸、感知。在中国古诗中,扪常被用作抒发情感的形容词,它鲜明而贴切地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内心感受。本篇文章将选取部分扪情的诗句,展示它们独特鲜活的文学艺术。
“落木千山天远大,闻泉流水韵悠哉。向陵平沙蜃渺然,去国怀乡何时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扑蝶沾沫雨檐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手笔。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超验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作者用“扑蝶沾沫雨檐灰”一句,并不是在描述人物狩猎捕蝶的情景,而是生动再现一个雨后萧瑟的境况,以及在这样的日子里心灵的触感和回忆升腾。这里,扪正体现了对美好情感的领会与把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起奴娇,无言以对,千声万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灯火阑珊,不知道庐山真面目。
这首词是辛弃疾创建“宋词派”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情,以及对椰林美景、青池秋月、扁舟逐浪等景象的感怀和留恋。辛弃疾通过对瑰丽的扁舟、曲折的江山、大浪淘河等景或物的赞美来渲染爱情心境,表达出对意中人的眷恋之情。其中,“无言以对,千声万声,此情可待成追忆?”这种温柔满怀的表白方式,体现了作者极为娴熟的词艺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他使用“扑蝶沾沫雨檐灰”这类扪情的手法,在爱情和人生背景中蕴藏感性、细腻的内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互怜相爱的心,犹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一首词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机敏而委婉地表达了对爱情的失望和思索。她运用了水乡景致、溪亭霜夜和归途迷离等元素,描绘了诗人在错过爱情后的无奈心情,而“犹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一句借荷蕊之冥想,深化了作者思考人生问题的意境,更展现出诗歌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美学价值。李清照巧妙运用扪情手法,将内省和感性经验结合起来,让读者更加贴近静好而悲凉的伤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乘船歌。”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优美的文言词之一,它以品味细腻、笔墨生动的词句体现了较高的文学水准。在“请君为我 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两个板块中,作者天马行空地漫游着对女儿家的回忆、变幻的意境描绘和趣味横生的人物描摹。这样的写作技法加上独特的章法和韵律,孕育了一篇具有极强文学价值的扪心之作。辛弃疾运用“唧唧复唧唧”这个声音上的艺术高度,用“木兰当户织”之形式上的表现,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女性身份的倡扬,表达出中华民族传统的高雅情感与火热血性。
“穷通百岁,常怀竹叶之恨;萧瑟万年,自洒桂魄之缘。”
唐温如的《七夕》一诗追溯了中国古代传统情感的史迹。诗作以牛郎织女跨越鸟乐天河,度过七日欢畅的情节展开,在七夕日落之际,作者借此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情感体验。整首诗清丽淡定、含蓄微妙的意境气息,让读者从其中发掘到一份神秘、沉静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639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