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白首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04日 阅读:106 评论:0

  

赴白首诗句

赴白首诗句

  《赴白首之宣城上都见示儒者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共十四句。这首诗以李白游历之旅的经历为背景,以心灵归宿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的追求和珍惜。此诗被誉为“高远奇逸,令人超然物外”的李白名篇之一。

  

赴白首诗句的背景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而李白则是唐代诗歌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被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变幻多端的唐朝大时代,他大胆创新,以其绝妙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不同寻常的诗歌艺术遗产

  在唐代,士人游历东山西山、过春秋冬四季、夜行千里、放浪形骸的现象相当普遍。李白亦游历了半个中国,穿越了雪山草地、峡谷峭壁、荒漠沙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时,他开始对于生命、归宿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赴白首诗句的分析

  1.   五十年来见此日,衣屦苍苔鬓毛白。

      

  李白自述,经过长达五十年的飘泊,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宣城上都。此时,他身上的衣裳已经长满了青苔,头发也变得花白。这种平凡而又真实的描写,显得格外感人。我们都会经历飘泊,在岁月的流转中看着自己慢慢老去,这段文字无疑是一种深情的表达。

  

  1.   岂堪盈手赠东篱,东篱菜畔何辞白?

      

  这一句以“岂”字开头,表示了一种感慨和疑问的情感色彩。文中提到了“东篱”,所指的是交友出入的地方。翻译过来,便是李白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声,也就是自己之所以成为名士的东西,送给别人,反而才想在柴门前、草地上,跟好友们说说笑笑。当我们看到“东篱菜畔”时,也是幻觉,和无邪的意象。可以看出,李白的生活态度是比较自在、坦然、沉谧的。

  

  1.   茅檐长扫净无苔,芷草香闲扣梨彩。

      

  这一节描述的是李白家的场景。茅檐整洁无苔,芷草香气四溢,他在此处品茗闲聊,非常悠闲自得。他的生活状态和之前那件意境相得益彰,给人留下了一个与众不同、奇特而又悠然自在的形象。

  

  1.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2.   余醉还归故里,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最后两句,李白意犹未尽,但也流露出一种对归宿、对现实时代的动态。在这一句中,“山光忽西落”借用了夕阳余晖照在山脉之上逝去的画面,喻示生命的时间匆忙流逝;“池月渐东上”,指代月份的更迭,提示人们渐入深秋。

  最终,“余醉还归故里,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意思是他依然比较愿意回归故土,但政治不允许,现实有约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风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此处可谓含义深奥——即便环境不利,自己也要尽力而为。

  

赴白首诗句的主题

  总的来说,《赴白首之宣城上都见示儒者诗》表达了李白对于生命、对于归宿的思考和追求。李白用自己五十年的飘泊、青苔覆盖的衣履、花白的头发,描绘了一个历经岁月长河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诗中情感逐渐由激烈到沉静,从而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同时,也透过李白的心声,在表达孔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的思想,闲暇时可以参照此诗去思考一番。

  

小结

  《赴白首之宣城上都见示儒者诗》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闲适诗”,少了战争、政治、事业等因素,全篇以李白游历的景物、雅居环境为描绘对象,初读下来已经有了一种惊艳的效果。读者只需细心品读,就能体味到李白诗歌的魅力,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标签: 李白 生命 诗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816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诗句中叫早
下一篇:陶瓷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