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是一种传统的中华乐器,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它产生的音乐柔和安静,能够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因此,箫音经常会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诗歌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元稹的《离思》,其中的「取次花丛懒回顾」一句便是关于箫音的表述。箫声如同轻盈之花,散布开来,引领人们进入别样的境界。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箫的描绘:「玉笛楼中王粲咏,锦瑟年华谢流莺。朝昏不暇侍,婵娟仙子,轻抚肝肠断。」这里至少两处提到了乐器,一个是箫,一个是锦瑟。箫的那句话里与仙女形象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唐代著名音乐家周邦彦也曾经写过《箜篌引·清平调》一词:「系统三十六,一叶翻仙籍;青云直上去,红尘乱世迷。总定向前看,故园无此水,东流去。斜月向人情,易安知。」这里用了箜篌(一种琴类乐器)和箫编织出优美的音乐景象与情感行文。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也有箫的描述:「闻笛北风起,忽思征战苦;箫声何寂寞,舞女自悲哀。」意在表达在从事艰苦的战斗时,愈是听到箫声越是感到孤独难耐。
吴文英的《秋浦歌》中也写到了箫的情景:「望钟山间俯胜峰,箫鼓声震怀中。」在这里,箫声悠扬,犹如山间响起的声音,足以抚平心灵深处的波澜。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箫的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细看来,露华尝滴绿。又作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衫湿罗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归故而已,何必楚声相忆。{@param end}
箫声如风,流转着和谐之美。在读一些诗歌的时候,那譬如逆流而上的小舟,箫声是充满着力量的支持,让我们能够顺利乘风破浪。此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和内心深处的宁静,那是箫造成的奇妙效果。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14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22im
2025-02-15im
2024-03-28im
2025-04-23im
2025-04-23im
2025-04-28im
2025-04-28im
2025-04-23im
2025-04-21im
2025-04-2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