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斥”指什么?——解读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
“斥”是一个古汉语常用词汇,字义十分广泛,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在古代汉语中,“斥”通常表示谴责、指责、辱骂、斥责等含义,有时也表示排除、除去、弃置等意义。在不同的文献和场合中,“斥”的用法也有所不同。
1. 谴责、指责
在古代文献中,“斥”常用于谴责、指责、斥责等含义。例如《左传》中有:“斥之曰:‘尔无礼也,何以为人?’”意思是谴责别人无礼的行为。《史记》中也有类似用法:“斥之曰:‘尔无人性也’”,表示指责别人没有人性。
2. 辱骂、斥责
“斥”还可以用于辱骂、斥责等含义。例如《诗经》中有“斥鸠于飞,余音绕梁”,意思是辱骂飞走的鸟儿,余音回荡在梁上。《庄子》中也有类似用法:“斥而不辱,是谓明”。
3. 排除、除去
在某些场合,“斥”还可以表示排除、除去等含义。例如《庄子》中有“斥卒于外,藏之于内”,意思是把卒兵排除在外,藏于内部。《左传》中也有类似用法:“斥其财器于外,使内无所挠”,表示把财器放在外面,使里面没有人挠扰。
1. 斥责
“斥”常与“责”一起搭配使用,表示谴责、指责。例如:“斥责不当”、“斥责无礼”、“斥责不义”。
2. 斥骂
“斥”还可以与“骂”搭配使用,表示辱骂、斥责。例如:“斥骂无方”、“斥骂无度”。
1. 责备
“责备”与“斥责”意思相近,都表示谴责、指责。但“责备”更多的是指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而“斥责”则更多的是表示强烈谴责和不满。
2. 责难
“责难”与“斥责”也有类似的意思,都是指对错误行为进行谴责。但“责难”更多的是指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提出质疑和批评,有一定的争议性。
“斥”是一个常用的古汉语词汇,通常表示谴责、指责、辱骂、斥责等含义,有时也表示排除、除去、弃置等意义。在古代文献中,“斥”的用法也有所不同。与“斥”意思相近的词汇有“责备”、“责难”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405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