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尚崇莲花,这种灵芝之花作为精神主题,被嵌入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意象中。在中国文学中,莲花一直是诗人、画家和文人墨客们倾情描绘的对象,是绝对主题与产生异曲同工之美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莲花的诗句古诗词吧。
“浅黄莲叶嫩于细草,其中半分隐泉。水滑如弦,紧扣乍开,在风中飘摇。”
莲叶吸取水分滑如弦,在夏日里展开一派清新的莲池,吸引着许多吟游诗人拿起笔,将这幅美好写下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莲花,但其中描绘的那种自然山水和悠长身世景致也吸收了文人对于莲花的崇奉。
“挺秀无俗性,芳香非世罕。殿堂开香合,宝塔出花盘。晓日映池绿,宵风雅院寒。求仙不得去,惊艳逼人看。”
这里,白居易把莲花描绘成一种从不奚落人世的存在。这多少能够看到,文人们一方面推崇莲如仙境、如神仙,另一方面变幻莲花姿态,写出了一个通透入微的世界。
“楚江千里清秋,水面初见庐山。山对面,山顶上,多少江楼阁。飞来鸟,去住人,争共梧桐多载酒。细数平流人却上,又何必、蓬蒿俱是路上?萧萧若有思,深根莲出于涧底。”
这首诗通过庐山和蓬蒿提到“深根莲出于涧底”,意味“质朴”的美好。莲花的根坚韧、顽强、深入湖底,生存恰如其分,与王安石所写的自然景致异曲同工,并引人深思。
“落日渐没荷塘远,池鸟飞还挂梁间。轻舸凭槳随帆去,未肯因风即妨仙。夜香听客曾相许,映雪分簟怨更添。疑是旧时堂上掌,闲开青锷翠华鲜。”
此诗以白色莲花开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将人生悲凉借隐于莲花,从而获得出口的心情,对于象征原始,启示的莲花表达着种种愿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轻薄十年师,算死荒中遇仙。今古从风起,动荡诸天。”
这篇《咏莲》中以莲花为线索穿过历史,水涨船高写出的是秦时月影下的黄河、唐代小建镇和青藏高原。莲花作为精神主题贯穿整个历程,既象征了人的生命,又是文化语言的尤志。
“起来向何处?饱眼离南浦。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此篇不是鲜花,这篇诗出自李商隐,表明了对太湖南岸的向往、期待,以及对夜明心的向往。最后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表达了对人生流转无常的感悟,与莲花那种宁静自在的姿态异曲同工。
总之,莲花这一文化符号以其清高、越俗而受到诗人、文化家的热爱。这些关于莲花的诗句和古诗词不仅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更令人沉醉其中,感触毕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730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