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以终”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个人生态度。亲密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从父母到子女,从夫妻到朋友,亲情从未停止过缝合每一个人的胸膛,温暖着每一个灵魂。对于诗歌而言,在千古流传的诗篇上,相聚、分别、相思、相守,成为了传统意义上最有气质的情感主题。而在诗篇的最后,那些精心铺排的亲结尾诗句,更像是一个个美好的祝福,唤醒着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与真情。
相送是中国古代诗歌里最为常见、最具情感内涵的一个主题。 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相送中寄托了他们的深情厚谊。在《离骚》中,屈原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篇的空灵、飘逸,充满了离愁别绪之余的深情。 在小李杜的《北青秋·答胡仲监》中,杜甫的结尾也美不胜收:“回眸天际下,归去黄昏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一声期待归去的叹息中,留下了一丝寥寥几笔般的虚无感。
相思,是所有与亲情相关的情感中最为挑战人心的一种。倘若能够将他化解开来,就能获得难以言述的感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如今袖"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对于爱侣的思念之情。唐代女诗人王昌龄的《长相思·其一》中,则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无待独立繁星。”把离合悲欢插在了深陷的思乡情感中。
当时间去带走一切的时候,能够永想相逢的情感美好无比。唐代李白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一首《将进酒》,在悲壮茫远的深度得到了宁静的渲染。而元朝白话文学大师汤显祖则在《牡丹亭·桃花扇》中,展现了江南水乡中最为甚至至情的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的力量,在相距几百年时间和空间的两个余梦中,仍能隔着层层虚无传递着深深的情感。
无论怎样感受,亲情和爱情的美好总是能够贯穿这一切。这个关系让我们在取得成功的路径上拥有了坚实的后盾,在获得启示和支持时拥有了无价的勇气。相逢到别离,相思到归来,每一个感动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结尾时,齐心祝福。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89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