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是指群山聚集成一条长峭的山脊。嶂峰嵯峨,嶂壁陡峭。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常用意象,嶂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在古人眼中,嶂象征着雄浑的力量,伟岸的气势,成为了许多古诗词中的主要意象。比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洲咽,青枫叶尽掌中凝》中就有“峡青山翠凝,磴清涧练曲”之句,刻画出了峡谷山嶂的清丽雄奇。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写到:“影落明峰,风起长嶂”,生动描绘出了嶂的浩大和恢宏。在古诗中,嶂不仅仅是一座座山峰的简称,也具有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富于刻画的文学形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嶂作为文学意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在新时期的中国诗歌中,嶂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生的险峻和挑战,成为了一种象征力极强的意象。比如,朱子奇在《步步高》中写到:“我肩负沉重,在崇山峻岭上,爬满山坡,练得越来越高”,描写出了登顶峰的艰辛过程,强调了励志、奋斗精神等主题。
现代诗中的嶂还有一组独特的写法,即将嶂作为人物的形象进行刻画。徐志摩的《马路》描绘了一位“嶂状的女人”,情态曲折,既有坚毅又有软弱;北岛的《我们很孤独,但又很坚强》则以“峭壁”自喻,“老去的心扛着年轮落下的断崖”,映射出了主角内心中的坚定和卑微。这种人物与嶂相融合的写法,不仅是对嶂形象的更新和扩展,更是对中国诗歌传统与时代背景的巧妙结合。
嶂作为文学意象,没有固定的形状,却有着丰富多彩的象征内涵。它既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形态美,也涵盖了对于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深层内涵。作为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意象,峡谷山嶂的意象,已经不仅仅是物理存在,同样也已具有了精神象征与文化内涵的丰饶。嶂,即是山峰之峡,而山峰的峰迹,那无限的高耸,高耸的功效,历久不衰,这正是嶂从古到今被诗歌重新描写再现的原因所在。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972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