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竹石 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8月03日 阅读:203 评论:0

  

郑板与竹石

郑板桥竹石 的诗句

  郑板桥,字知古,号板桥,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艺术作品中,以竹石为主要题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传统文化中许多关于竹石的诗句,无不流溢着郑板桥的心血和陶冶。以下将结合诗句,通过对郑板桥竹石艺术的探索,一探其中的奥秘。

  

一、竹语如丝

  1. “潇湘水云清,参差烟树落照明。一撇秋山疏似箭,万缕寒笋细于丝。”
  2. “香寒竹影碧参差,无限风光在险峰。”
  3. “风吹竹叶老,露洒石花香。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柔肠满孤肠。”

  竹叶的轻捷,而又沉稳,它越过山丘,越过湖泊,越过大海,越过沙漠......它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如此的迎风挺立、坚毅不拔。而郑板桥对竹叶的描绘,无不极为生动。(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通过他笔下的竹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种爱和关注,来自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视,为竹叶树影的美景声名鹊起。

  

二、石峰千仞

  1. “泉石清音长,树梢斗折峰。真珠堆坐表光辉,瑶台明月冷红总。”
  2. “流水铺平石上,山云路转岩前。”
  3. “谷微斜叠两重山,清流幽谷隐深闲。石下温泉更新处,檐留香雨滴初寒。”

  作为郑板桥作品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石头、石峰被他重点刻画和饰以诗句。他的草书常善写“石”字,其中象形与意义的结合达到一种极高的境界,丹青呼之欲出。他深深地热爱这些天然的建筑,让他深入领会自然之美,还将自然之美绘制成画派。他爱唐代王维山水画,用心领略和继承了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悟。

  

三、竹石相映

  1. “莫笑竹林古,第一人何详。休伏冬阳久,暖读二年经。”
  2. “南山松柏北垣茅,古寺寻芳归宿少。归鸟影斜天月白,暮霭锁轮香墨老。”
  3. “万事静坐常清夜,看尽红尘知我心。贾谊过秦论英俊,无人不道泪双阑。”

  郑板桥笔下的竹石,已经不是单单的竹草、石头,它们背后有文化底蕴和生命精神的高度交融,成为一种含义深远的象徵和曼妙意境的笔墨诗。它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连,互相滋养和映照,永不断绝。这种情感是自然与人文的较量,是精神艰苦和心性升华的结果。正是这些画作让人们更加认可郑板桥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综上所述,郑板桥凭借自身非凡智慧和饱满热情,悟出了生命的奥秘、审视了自然之美。在他的作品中,竹石则成了他与大自然目光互见的纽带,成就了一种触手可及的天堂、一种远离尘世的净土。而这些警醒着现世常识的塑造,既是地理环境与文化浸润的双重反映,也是对人类智慧与良知的回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917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