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运用照应的诗句是

作者:im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阅读:111 评论:0

  

运用照应的诗句-给诗歌赋予更多含义

运用照应的诗句是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在极少的词语中传递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运用照应这一修辞手法可以让诗歌含义更加深刻,同时也让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下面是一些运用照应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的意境。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一句出自唐代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照应的形式使其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梦回吹角连营"用兵战场上的话语勾勒出历史的烟云,而"醉里挑灯看剑"则是作家个人的抒发,但在两者之间进行了互相呼应,进而使作品具有战争的威严与个性的纤巧。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诗句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与前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蕴含了剧烈的气氛,形象描绘出大自然的宏伟与壮观。而"不破楼兰终不还"则从环境转向了人的行为,使诗歌由自然景观渐渐转化为作品中所蕴含的主题:追求坚毅的精神气质。

  

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句由唐代李白所写,是一首讴歌爱情的诗篇。"衣带渐宽终不悔"跟"为伊消得人憔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时间延续关系,句子表现了李白对爱情幸福的感觉,并从身体变化的角度反映出爱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这一句来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山外青山楼外楼,"形象描述了永远有更大、更远的天空和人类建筑物之感,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西湖歌舞几时休"则表现了对生活愉悦的期望和向往,使得作品的主题意义更加深刻。

  

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范仲淹所写下的这一句话,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一直流传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半是在运用“照应”的方法,而“何事秋风悲画扇”,则让这一句话深入人心。它让人们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和无常,表达出对时间复杂性和变幻莫测的感叹。

  

6.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明代农学家虞集的《竹枝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话运用了“照应”方法,通过对田园生活点滴细节的表述,让诗句的主题意义更加深刻。表达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对农民劳动的感慨和尊重。

  

7.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唐代王之涣在七言古体诗《登鹳雀楼》中有这样的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句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壮美,同时也让人们产生联想,让写作显得更加有生命力富有韵律之美。

  

8.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句话由唐代陆游所作,通俗易懂,俨然是一句至理名言。而其中的照应方案直接表明这个主题呈现出来的方式,同时忠告人们要换位思考、实践、勇于改变现状,内涵十分丰富多彩。

  以上是关于运用照应的诗句的介绍。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照应能大大增加诗歌的含义和深度。这种手法很常见,只需要有对韵的控制和想象力即可达到精良的效果。所以如果您也想提高写作技巧,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添光彩,尝试运用照应手法吧。

标签: quot 主题 诗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543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有诗句的节日
下一篇:难有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