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孔子对季氏伐颛臾这一事件的评论。文章简短精炼,却深刻地揭示了春秋时期鲁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孔子作为儒家思想创始人对战争的看法。
从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成语: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物一样被随便使用。器物是死的,可以被任意摆弄;而君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应该被他人随意支配。
有道伐无道,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义的国家可以伐无道义的国家。在春秋时期,战争是频繁发生的,但是孔子认为,只有有道义的国家才有资格发动战争,而无道义的国家则应该被伐。这是孔子对战争的正义性标准的界定。
不仁而得天下,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仁义的人也可以得到天下。这是孔子对春秋时期政治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感慨。在春秋时期,战争是频繁发生的,而战争往往不是正义的,而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因此,即使是不仁义的人,也有可能通过战争得到天下。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孔子曰:“丘闻之,天子守在四夷,诸侯守在四邻,大夫守在宗庙,士守在社稷,庶人在野。今季氏将伐颛臾,以此,其为大夫之道欤?”
冉有、季路出。孔子喟然而叹曰:“是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伐颛臾,冉有、季路复见于孔子。孔子曰:“丘闻之,诛诸侯,必有天王;诛大夫,必有国君;诛士,必有大夫;诛庶人,必有家主。季氏伐颛臾,以力服人者也。不行仁政,而服人者,力也;力不及者,怨。”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孔子对季氏伐颛臾这一事件的评论。文章简短精炼,却深刻地揭示了春秋时期鲁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孔子作为儒家思想创始人对战争的看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587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