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之滨,会八百里之胜——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

作者:im 时间:2024年02月27日 阅读:124 评论:0

   一、洞庭湖畔的瑰丽建筑——岳阳楼

临洞庭之滨,会八百里之胜——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之上,洞庭湖畔,因地处“洞庭湖北门”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修建之初,为了防御周边的军寇和匪盗,所以最初称之为“[岳阳城楼](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8E%E9%98%B3%E5%9F%8E%E6%A5%BC)”。

  (一)楼体构造

  岳阳楼高29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由主楼和副楼组成。主楼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单檐四角攒尖顶,青瓦覆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壮观。副楼为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青瓦覆顶,与主楼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二)人文景观

  岳阳楼内有许多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庆历四年(1044年)重修岳阳楼时所作,记叙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旷达胸襟,被誉为“千古第一楼记”。

   二、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岳阳楼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楼。

  (一)优美的自然风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壮丽和秀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岳阳楼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对岳阳楼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写出了岳阳楼的历代兴衰和名人轶事。“自至唐兴,而楼益显”,几句话,便道出了岳阳楼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名楼的历史变迁。

  (三)作者的爱国情怀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写出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传诵的爱国名句。

   三、岳阳楼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岳阳楼不仅是一座著名的建筑,也是一座文化宝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价值

  岳阳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岳阳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岳阳楼内的文物丰富,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碑刻,还有历代名人的题诗题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现实意义

  岳阳楼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岳阳楼,瞻仰范仲淹的铜像,阅读《岳阳楼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岳阳楼也是旅游胜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岳阳楼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岳阳楼,洞庭湖畔的瑰丽建筑,范仲淹笔下的千古名楼,以其壮丽的景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标签: 当代戏剧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700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