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号小山,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官右谏议大夫、右司谏等职,又曾在海盐、湖州任知州。仁宗嘉祐二年(1057)罢知湖州,家居以终。年八十九岁。曾追随欧阳修、梅尧臣学诗,以工于词著称。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张先在庆历二年(1042)担任京口(今江苏镇江)留务官时所作。京口是长江北岸的交通要冲,人烟稠密,经济繁荣。张先在此任职期间,曾与当地文人墨客交游唱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三.[诗词鉴赏]
【原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谁在云中给我寄来锦书,雁字归来的时候,月亮正照满西楼。
花儿飘落了,水儿也流走了,一种相思,两处愁绪。
这份情思没有办法消除,刚刚从眉尖压下去,却又涌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是张先后期比较成熟的作品。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情。开头两句,以问句领起,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氛围。云中谁寄锦书来,是问谁寄来了锦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说大雁南飞,月亮正照满西楼。这两个问句,暗示了主人公正在思念远方的恋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两句,写花落水流,相思不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主人公和恋人同为相思所困,却不能相见。
词的下片写相思之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写出了相思之苦难以消除。主人公试图将相思之情从眉头赶下去,但它却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又从心头冒了出来。词的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相思之苦的缠绵悱恻。
这首词语言清新优美,意境幽远深邃。它通过对相思之情和相思之苦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思想意义】
这首词的思想意义在于,它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作者虽然与恋人天各一方,但对她的思念之情却始终如一。这种执着和坚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17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