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踏青郊游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去扫墓、祭拜先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清明节也是一个诗歌的节日,历代诗人都在这一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杜甫和杜牧的清明诗,更是广为传颂。
杜甫的《清明》诗,是其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所作。当时,杜甫正在成都草堂居住,清明节时,他独自一人去郊外踏青,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杜甫先写了清明节的景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天气总是阴雨绵绵,路上行人寥寥无几,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杜甫用“欲断魂”三个字,来形容行人的心情,可见清明节的氛围是多么的感伤。
诗的中间两段,杜甫写了清明节的习俗和感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甫在清明节这一天,想借酒消愁,于是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告诉杜甫那里有酒家。杜甫闻听后,不禁感叹“杏花村里杏花白,酒旗风暖杏花香。” 杏花村里的杏花盛开,酒旗随风飘扬,香飘万里。杜甫在这种环境中,品尝着美酒,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诗的最后,杜甫写了清明节的感悟:“只有杜鹃枝上明。”杜甫在清明节这一天,看到杜鹃花枝头上有几只乌鸦在鸣叫,不禁感叹“只有杜鹃枝上明”。杜甫认为,杜鹃花是清明节的象征,也是一种报恩鸟。杜鹃花在清明节这一天开花,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杜甫看到杜鹃花,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杜牧的《清明》诗,是其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所作。当时,杜牧正在江西吉安任吉州刺史,清明节时,他去郊外踏青,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杜牧先写了清明节的景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用“雨纷纷”和“欲断魂”两个词,来形容清明节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杜牧还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在问路,牧童告诉他杏花村有酒家。杜牧闻听后,不禁感叹“杏花村里杏花白,酒旗风暖杏花香。” 杜牧在杏花村品尝着美酒,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诗的中间两段,杜牧写了清明节的习俗和感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在清明节这一天,想借酒消愁,于是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告诉杜牧那里有酒家。杜牧闻听后,不禁感叹“杏花村里杏花白,酒旗风暖杏花香。” 杏花村里的杏花盛开,酒旗随风飘扬,香飘万里。杜牧在这种环境中,品尝着美酒,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诗的最后,杜牧写了清明节的感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在清明节这一天,看到一队红尘滚滚的队伍从宫中出来,不禁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认为,这队人马是唐玄宗派去南方采购荔枝的,而荔枝是南方的一种水果,北方人很少吃到。杜牧看到荔枝,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杜甫和杜牧的清明诗,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两首诗,不仅描写了清明节的景象和习俗,还表达了诗人们对先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不妨读一读这两首诗,感受一下诗人们的清明情怀。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52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