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 阅读答案

作者:im 时间:2024年02月28日 阅读:57 评论:0

  1. 听泉

听泉 阅读答案

  听泉古琴曲,又名《听雨潇潇》,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作。诗的开头,作者表现了听泉的用意和目的。“我今下马骑毛驴,懒把阳关作羁束。”我离开繁华的城市,骑着毛驴,随心所欲地漫游在山野间,不想走阳关大道,受羁绊束缚,这正是为了涤荡胸襟,排除烦恼,以便专心致志地听泉。然而,对诗人来说,听泉,绝不仅仅是为了消磨闲暇时光, 更重要的是让他在泉声的伴奏下,去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去探秘生命的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意义。

  2. 听泉的形态

  “水声激激风狂怒,响遏行云惊四邻。”泉水跌落水潭,激荡出犹如恶风狂怒的声响,汹涌澎湃,连夜行于空中的云彩都受到遏止,边远四邻的村庄皆被震动。这正是诗人对听泉的初始感受。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深入地去倾听,去把握泉水的存在形态,倾听泉水的心语,于是他听到:“一泓雨露滴空谷,俗客岂知此乐无?”这才是泉水最为真实而恒久的形态,它化作一泓雨露,沿着山涧滴落谷底,无人理会,无人赏识,“俗客岂知此乐无?”诗人对此非常感慨!这正是他与泉的共鸣之处。泉水虽被俗人漠视,但他能从平凡中发现美,能从中品味出与俗人不同的乐趣。听泉,是诗人精神深处对于泉水的共鸣与契合。

  3. 听泉的美学价值

  “古人手植此灵物,何因流向俗人间?”诗人笔锋一转,追溯泉水的源头,希望找到它与“俗人间”的隔膜的根源。他用“灵物”一词来赞美泉水,以表示自己对它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他接着责问:是谁把这灵物种在“俗人间”?是诗人淡化了泉水美学价值,“俗人间”只看“金光耀门”,不关注泉水的灵性,不了解大自然微妙美。这恰恰激起了诗人对泉水的怜爱,对俗人的愤怒。因此,他发出了“我于此地摘灵草,不取金珠只取泉”的誓言,决心要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只求与泉水相依相伴,以泉水为师,同泉水一道,大彻大悟,顿悟人生的真谛。

  4. 听泉的意义

  “几年空负负,独坐空山听泉声。朝朝见日出,悠悠度此生。”表达了作者听泉的目的及听泉后的人生感悟。他听泉,是为了自我净化,去除心灵上的污垢。他想做一个遗世独立的人,在清净的空山里,与泉水为伴,听泉,与泉水神交,而不是为了听到泉水声而听到泉水声,而是要从中悟出些什么。虽然他也有像晋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但也多了几分“悠悠度此生”的愁绪。

  听泉这首诗,妙笔生辉,诗情画意,描写了诗人对泉水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之情,值得品读与玩味。

标签: 当代艺术散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90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