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作者介绍
1. 王建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1年),唐代诗人。字仲初,洪州南昌(今属江西南昌)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每每以诗文抒发对时政的愤懑与个人穷困的哀怨。后因官场失意,更加流连放荡。大中年间,贾岛荐其入朝,授职校书郎,迁水部员外郎、屯田郎中。
二、创作背景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王建于唐穆宗长庆二年中秋节之夜,看到皓月当空而写。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中秋望月时对家乡、亲人和生活变迁的种种感慨。
三、诗歌鉴赏
1. 诗歌原文
中秋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不知秋思落谁家,
冷露无声湿桂花。
2. 诗歌译文
中秋之夜,
月亮到了中秋节格外明亮。
不知道秋天的思绪落在了谁家,
寒冷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桂花。
3. 语言特色
这首诗语言清丽自然,没有丝毫华丽的辞藻,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中秋月”三个字,点明了时间的背景,也渲染了中秋节的喜庆气氛。“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句,写出了中秋之夜月亮的皎洁明亮,也暗示了诗人在中秋节之夜对家乡、亲人和生活变迁的种种感慨。“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迷茫。“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写出了中秋节之夜的清冷气氛,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四、诗歌赏读
1. 对中秋节的喜庆气氛的渲染:
“中秋月”三个字,点明了时间的背景,也渲染了中秋节的喜庆气氛。“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句,写出了中秋之夜月亮的皎洁明亮,也暗示了诗人在中秋节之夜对家乡、亲人和生活变迁的种种感慨。
2. 对中秋节的思念和感伤:
“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迷茫。“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写出了中秋节之夜的清冷气氛,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3.对中秋节的感悟: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月亮虽然皎洁明亮,但它也会有阴晴圆缺的时候。人生也是如此,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五、诗歌总结
这首诗是王建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诗人通过对中秋节之夜月亮的描写,抒发了中秋望月时对家乡、亲人和生活变迁的种种感慨。诗歌语言清丽自然,没有丝毫华丽的辞藻,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905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3-01im
2024-03-01im
2024-02-27im
2024-03-01im
2024-02-26im
2024-03-01im
2024-03-01im
2024-02-27im
2025-05-05im
2024-01-2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