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望原文及注释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注:
国破: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攻破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
山河在:指唐朝的疆域仍然存在,并未被叛军完全占领。
城春草木深:指长安城内一片荒凉,杂草丛生。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
感时:因时局动乱而感伤。
花溅泪:指看到盛开的鲜花,不禁为国破家亡而落泪。
恨别鸟惊心:指听到鸟儿悲鸣,不禁为与亲人离别而心惊胆战。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
烽火连三月:指安史之乱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烽火不断,战火连天。
家书抵万金:指在战乱中收到家书,比万金还要珍贵。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
白头:指头发花白,形容年老。
搔:抓挠。
浑欲不胜簪:形容头发稀少,难以用簪子固定。
二、春望翻译及赏析
1. 国家破败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到了,长安城内草木茂盛。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又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情绪。国破山河在,表明唐朝的疆域虽然还在,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荣景象。城春草木深,表明春天已经到来,但长安城内却是一片荒凉,没有丝毫生机。
2. 感伤时事,看到盛开的鲜花,不禁为国破家亡而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儿悲鸣,不禁为与亲人离别而心惊胆战。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感时花溅泪,写出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恨别鸟惊心,写出了诗人对与亲人离别的深深思念。
3. 烽火持续了三个月,家书抵得上万金。
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残酷和战乱中家人的思念之情。烽火连三月,写出了安史之乱持续的时间之长,战火之激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在战乱中收到家书的珍贵,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
4. 头发花白了,越搔越短,已经稀疏到难以用簪子固定了。
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白头搔更短,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和沧桑。浑欲不胜簪,写出了诗人的头发稀少,已经无法用簪子固定,这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三、春望的写作背景与影响
1. 春望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所作。当时,安禄山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李白也被迫离开长安,流亡在外。
2. 春望这首诗是李白最著名的诗词之一,被广泛收录于各种诗词选集中。它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3. 春望这首诗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即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来抒发情感。这种风格后来被许多诗人所效仿,并成为唐诗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结语
春望这首诗是李白经典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079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