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新安吏》是唐代一首著名的民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以新安吏为背景,反映了唐代中后期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诗歌内容
《新安吏》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共十六句。
第一节:
> 安吏坐堂堂,县官郭令郎。
> 花红柳绿满城春,门前流水尚能春。
诗歌一开始就点明了新安吏和县官郭令郎的身份。他们坐在堂堂正正的公堂上,享受着满城的春光和流水的景致,似乎与百姓的疾苦毫无关系。
第二节: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这一节描写了新安吏的暴怒和妇人的哭泣。妇人痛哭流涕地向新安吏陈述自己的冤屈,她的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邺城戍边,家中只剩下她一人,生活困苦不堪。
第三节: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妇人继续诉说她的不幸遭遇。她的一个儿子给她送来了书信,告诉她另一个儿子在战场上战死了。如今,她只剩下一个儿子苟且偷生,而另一个儿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第四节: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织缣度日,机杼不通眠。
> 吏呼一何暴,妇啼一何酸!
妇人说,她的家中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只剩下一个吃奶的孙子。为了养活孙子,她只能日夜织布,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新安吏却依然对她如此暴怒,让她感到无比心酸。
3. 艺术特色
《新安吏》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以新安吏和县官郭令郎为背景,通过对妇人不幸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唐代中后期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的手法,如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的对比,官府的繁华与百姓的穷困的对比,吏呼一何暴与妇啼一何酸的对比,有力地烘托了诗歌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 历史意义
《新安吏》是唐代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新安吏为背景,反映了唐代中后期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355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