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其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母迁至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25岁时,他开始漫游祖国各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明月出天山诗词鉴赏
《明月出天山》是李白在长安期间所作。当时,他正处于仕途失意的境况中,心绪不佳。一次,他登临大雁塔,望见明月从天山升起,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三、诗词原文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四、诗词赏析
1. 起句写明月从天山升起,为全诗定下了苍茫雄浑的基调。“明月”二字,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出天山”三字,写出了明月升起时的壮丽景象。
2. 颔联写长风吹拂玉门关,渲染了边塞的萧瑟荒凉。“長風幾萬里”写出了风的广阔无垠,也暗示了边塞的辽阔。“吹度玉門關”写出了风的巨大力量,也暗示了边塞的艰险。
3. 颈联写汉下白登道和胡窥青海湾,勾勒了边塞的险要形势。“漢下白登道”指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围困的历史事件。“胡窺青海灣”指匈奴窥视青海湖地区的野心。这两句诗,写尽了边塞的险要形势,也暗示了边塞战争的残酷。
4. 结句写由来自古以来,边塞就是征战之地,很少有人能够活着回来。“由來征戰地”四字,点明了边塞的战争性质。“不見有人還”五字,写出了边塞战争的残酷景象。
整首诗运用比兴手法,以明月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边塞战争的感伤之情。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母迁至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25岁时,他开始漫游祖国各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历史、文化、自然、爱情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455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5-25im
2023-05-29im
2023-05-25im
2023-06-06im
2025-05-02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5-04-21im
2025-04-17im
2023-07-1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