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背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在中秋节之夜仰望明月,思念远方亲友时所写下的千古名句。这首词是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也是中秋节的代表诗词之一。
2. 全诗鉴赏
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明月几时有?”“有”字用得特别,突出了明月在诗人心中的分量。它既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诗人精神的依托。
⑵.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诗人接着将思绪从人间拉回天上,想象着天上的宫阙,想着今夕是何年。这里诗人用了“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茫然、彷徨的心情。他不知道天上的宫阙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今夕是何年。这说明诗人在中秋之夜,思乡之情十分浓烈,以至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⑶.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诗人接着又想象着自己乘风归去,飞上天宫,与嫦娥仙子共度佳节。但是,他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自己承受不住寒冷。这里诗人用了“欲”字和“恐”字,表现出一种矛盾、纠结的心情。他既想回到天上去,又害怕天上的寒冷。这说明诗人对天上的生活既向往,又恐惧。
⑷.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诗人接着又将思绪从天上拉回人间,想象着自己在月下起舞,与清影为伴。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比在天上的琼楼玉宇中生活还要快乐。这里诗人用了“何似”二字,表现出一种比较、选择的心情。他认为,在人间起舞弄清影,比在天上的琼楼玉宇中生活还要快乐。这说明诗人对人间的生活十分眷恋。
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诗人接着又将视线从远处拉回近处,描写了月光的景致。他看到月光照在朱红色的阁楼上,照在低垂的绮丽的门窗上,照在无眠人的脸上。这里诗人用了“转”、“低”、“照”三个动词,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他把月光描绘得生动、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⑹.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诗人接着又抒发了对月亮的感情。他认为月亮不应该有恨,不应该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变得圆满。这里诗人用了“不应”二字,表现出一种责备、埋怨的心情。他责备月亮不应该有恨,不应该总是让离别的人更加忧伤。
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诗人又从月亮的圆缺变化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他认为,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古往今来都很难两全的事情。这里诗人用了“难全”二字,表现出一种无奈、感叹的心情。他感叹人生的无常,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离别。
3. 诗词赏析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节最著名的诗词之一。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千古第一中秋词”。
4. 诗词影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词,在中秋节广为传诵。这首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千古第一中秋词”。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三个方面。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584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02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5-01-19im
2024-01-14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3-06-0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