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食诗:忧国忧民的诗人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14日 阅读:63 评论:0

  ---

杜甫月食诗:忧国忧民的诗人

   一、杜甫其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一生漂泊流离,饱经忧患,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的内容为主,被称为“诗史”。

   二、杜甫月食诗

  杜甫一生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其中与月食相关的诗歌就有好几首。这些诗歌大多作于他晚年,当他饱尝了人世间的风霜后,对人生和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月食诗选

  1. 《月蚀》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无定远戍。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落成都。中秋之夜,他看到月食,不禁想起远方的边塞将士。诗中的“玉关”是指玉门关和阳关,是唐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诗句中的“传金柝”和“铁衣”都象征着战争,而“将军百战死”和“壮士十年归”则表达了杜甫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敬佩。

  2.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杜甫流落江陵。中秋之夜,他想到远在长安的妻子和儿女,不禁心生思念。诗中的“鄜州”是杜甫妻子的家乡,而“长安”则是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诗句中的“云鬟湿”和“玉臂寒”描绘了月夜中妻子的形象,而“虚幌”和“泪痕干”则表达了杜甫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3. 《秋兴八首·其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首诗作于公元770年,杜甫流落夔州。秋天,大风将屋顶上的茅草吹走,茅草随风飘舞,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落在池塘里。诗中的“风怒号”和“三重茅”描绘了秋风之猛烈,而“茅飞渡江”和“洒江郊”则描绘了茅草随风飘舞的景象。诗句中的“挂罥长林梢”和“飘转沉塘坳”则描绘了茅草的最终归宿。

   四、杜甫月食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月食诗以忧国忧民为主题,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杜甫的月食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标签: 当代艺术散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801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