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核舟记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一篇散文,以幽默讽刺的手法,讲述了一件微雕艺术珍品——核舟的由来。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对核舟上的雕刻技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正文
1. 缘起
在江苏省扬州府,有一位名叫王叔远的手艺人,以雕刻为生。他技艺精湛,擅长用核雕刻各种人物、器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 巧夺天工
有一天,王叔远接到一笔订单,要雕刻一艘核舟。他精心挑选了一颗核桃,用小刀细心雕刻,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3. 微雕绝技
核舟长仅三寸,宽一寸,高半寸,却雕刻了八个人物。其中有船夫、乘客、渔夫、仕女等,个个形态各异,神态逼真。
4. 栩栩如生
船夫正在奋力划船,乘客坐在船舱内,悠闲自得。渔夫正在撒网捕鱼,仕女坐在船尾,手执团扇,掩面而笑。
5. 细致入微
核舟上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连船上的桅杆、船桨、渔网、鱼篓等细节都雕刻得一丝不苟。
6. 文人雅士的赞赏
核舟完成后,王叔远将其献给了当地的一位文人雅士。这位文人雅士对核舟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并撰写了一篇《核舟记》,对核舟的雕刻技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高度的赞扬。
7. 广为流传
《核舟记》一文发表后,核舟的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关注。核舟也因此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被人们广为流传。
8. 匠心独运
核舟记不仅是一篇散文佳作,也是一件微雕艺术珍品。整艘核舟仅长三寸,却雕刻了八个人物,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匠心独运。
9. 微雕艺术的传承
核舟记的流传,对中国微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微雕艺术家受到核舟的启发,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微雕作品,将微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结语
核舟记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也是一件微雕艺术的绝品。整艘核舟仅长三寸,却雕刻了八个人物,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匠心独运。核舟记的流传,对中国微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是微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819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8im
2024-03-06im
2025-05-04im
2024-03-01im
2025-05-03im
2025-02-16im
2025-05-03im
2025-01-15im
2024-03-02im
2025-05-0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