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的创作背景

1. 江城子苏轼,乃北宋文豪苏东坡的经典词作,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中秋佳节。
2. 苏轼时年四十二岁,正值仕途失意、孤苦伶仃之境,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3. 中秋节,苏轼独居异乡,思念亲人、怀念故乡,有感于时节,遂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作。
二、江城子苏轼:词作赏析
1. 词牌名:江城子
2. 词调:双调四十四字,前段三仄三平三仄,后段四仄三平三仄。
3. 韵律:平仄韵,仅用到一个韵部的韵字。
三、江城子苏轼:词作原文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③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④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⑤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四、江城子苏轼:词作翻译
1. 十年时光转瞬而逝,岁月流逝,阴阳两隔。
2. 不去刻意地思念,却总难以忘怀。
3. 千里的孤坟,无处诉说内心的凄凉。
4. 纵使有幸相逢,恐怕也认不出来你了,尘土满面,两鬓如霜。
5. 夜里幽幽的梦境中陡然回到故乡,小轩窗前,你正在梳妆打扮。
6. 相顾无言,只有泪水千行。
7. 料想你年年断肠的地方,是在那月光皎洁的夜晚,矮松丛生的山冈。
五、江城子苏轼:词作赏析
1. 上阕:起笔写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诗词一开篇,便发出一声悲叹,用“茫茫”二字将十年来生离死别的愁苦无限扩展,词中的主人公由于亡妻已经去世十年,心中的哀伤和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 接着作者又写“不思量,自难忘”:时时不想,偏又忘不了,用笔屈曲盘旋,把心中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描摹得十分传神。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思念的情感空间和时间都无限的扩大了,道出了词人十年的怀思中包含着无尽的凄凉,代入感十分强烈。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身处异乡,十年没有打理自己,蓬头垢面,鬓发如霜,即使相见,恐怕都认不出来了,“应不识”字,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怀念与哀痛的情感。
2. 下阕:梦中与亡妻重逢,愁思无限
- “夜来幽梦忽还乡”,一个“忽”字,写出了梦境的刹那与短暂,词人将对故乡无尽的怀念都溶入到了这场梦中。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中见到了亡妻,悲痛交加,无语凝噎,对亡妻的思念与爱意都化作了滚滚热泪。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句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句相对,“短松冈”是坟墓所在,“明月夜”则是词人思念的特定时间,在月色皎洁的夜晚,常为悼念之意,词人用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手法,将对亡妻的思念无限延伸,令人动容。
江城子苏轼,以其深沉的感情、真切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不朽之作,至今仍为人们传唱。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882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