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而其中,竹子,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竹子,有着高洁的气质,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在逆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因此,竹子往往被诗人用来比喻人的品格。诗中有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句诗,描写了崇山峻岭中茂密葱郁的竹林。那么,诗中的“修”是什么意思呢?
诗中的“修”,有几个不同的含义。第一,长。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修七尺”。第二,高。如《诗经·周颂·噫嘻》:“其高矣兮,可奈何兮”。第三,美。如《论语·泰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诗中的“修”,是取其“长”、“高”、“美”之意。茂林修竹,就是指茂密葱郁、高耸美丽的竹林。
修,可作形容词,意为长、高,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修七尺”;《诗经·大雅·荡》:“修奉厥享”。可作名词,原意为秤绳,引申指长度,又专指人的身材修长,如《论语·八佾》:“仪封人之子,修八尺,有美须髯”。 《荀子·非十二子》:“修短有利”;《淮南子·氾论训》:“人之德性,有修短长短。”修还可以作动词,意为修饰、加工,如《孟子·告子下》:“可以修身”。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里的崇山峻岭,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和陡峭的山谷。茂林修竹,是指茂密的森林和高大的竹子。诗句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崇山峻岭,绵延不绝,气势磅礴。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不禁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诗中的“修”,既可以理解为“茂密”,也可以理解为“美好”。诗人用“修”这个字,将这片竹林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诗中的“修”,不仅指竹林的茂密,还指竹林的高洁。竹子,枝干挺拔,叶片翠绿,在风中沙沙作响,给人一种高洁雅致的感觉。诗人正是看到了竹子的这种高洁品格,才用“修”这个字来形容它。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019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3-02im
2025-05-03im
2025-04-29im
2025-05-02im
2024-03-17im
2025-04-30im
2025-05-03im
2025-04-29im
2024-02-10im
2025-04-2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