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诗词的海洋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7年春末夏初所作,诗人通过对战乱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深刻表达了对时局的感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别之情的伤怀。
诗人以“感时花溅泪”开门见山,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无尽苦难,心中悲痛万分。诗中的“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在战火的摧残下,却变得残败不堪,凋零殆尽。花瓣上晶莹的露珠,仿佛是诗人流下的泪滴,是对家国破败的哀叹,是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是对战乱摧残的控诉。杜甫的“感时花溅泪”,不仅让人看到了战乱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更让人看到了战乱对人心的摧残。
诗人接着写道:“恨别鸟惊心”,将笔锋从时局的感伤转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怀。诗中的“鸟”象征着自由和飞翔,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战乱中,诗人与亲人离散,天各一方,只能在思念中彼此牵挂。诗人想到与亲人分别时的情景,心中充满着悲痛和不舍,仿佛听到一声鸟鸣,就会惊扰到自己内心的伤痛。诗人用“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为之动容。
诗的最后两句,“此情此景,何人不伤怀?”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诗人将自己的感伤与天下苍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以“此情此景”四个字作为诗歌的收尾,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悲惨景象,抒发了对时局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同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情此景,何人不伤怀?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伤与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同情,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的诗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057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5-11-03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30im
2025-05-02im
2025-05-04im
2025-05-04im
2025-04-29im
2025-05-05im
2025-05-03im
2025-05-01im
2025-04-30im
2025-04-3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