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战地黄花分外香——杜甫《潼关吏》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作者:im 时间:2024年10月07日 阅读:280 评论:2

  ---

【诗词赏析】战地黄花分外香——杜甫《潼关吏》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一、前言】

  杜甫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这首《潼关吏》也不例外。这首诗以潼关为背景,以诗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充分表现了安史之乱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二、诗歌赏析】

  1. 思想感情

  《潼关吏》是一首反映安史之乱中人民疾苦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潼关吏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军士流离失所的惨状,抒发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2. 艺术特色

  《潼关吏》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歌语言平白质朴,但又极具表现力;诗歌意象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诗歌结构严谨紧凑,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三、诗歌内容】

  1. 戍卒思乡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凉。

  潼关吏半夜闻角声,起坐惊心问苍茫。

  首联描绘了战地秋天的景象,以“黄花”和“秋风”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为戍卒思乡的情绪作下铺垫。

  迢递丛山远,戍卒望乡愁。

  羌笛一声含宫角,思戍何日忘楼台。

  颔联写戍卒的思乡之情。诗人以“迢递”和“远”两个词语,突出了戍卒家乡的遥远;“戍卒望乡愁”一句,直接点明了戍卒的思乡之情;“羌笛”和“楼台”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戍卒的家乡和边塞,暗示了戍卒的思乡之情由来已久。

  2. 潼关吏忧国

  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写潼关吏的忧国之情。诗人以“曲终”和“人不见”两个意象,表现了潼关吏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江山数峰青”一句,表现了潼关吏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心;“烽火连三月”和“家书抵万金”两个意象,表现了潼关吏对战争的焦虑和对亲人的思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写潼关吏的壮志豪情。诗人以“白日放歌”和“须纵酒”两个意象,表现了潼关吏的乐观豁达和对未来的憧憬;“青春作伴”和“好还乡”两个意象,表现了潼关吏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即从巴峡穿巫峡”和“便下襄阳向洛阳”两个意象,表现了潼关吏的豪情壮志和对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结语】

  《潼关吏》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诗篇。诗人以精炼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生动地描绘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惨处境,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标签: 当代小说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243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