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山,我对它的认识,源于一首宋朝移花宫词,那首《浪淘沙·北岸》带我追随辛弃疾的足迹,找到了翠微山。翠微山,又名翠微皇后陵,是唐朝文德皇后李氏陵寝,历史悠久。翠微山登高望远,与天成一体;一方秀色,引流不息。在这里,人的情感,和自然的韵律融汇贯穿,落笔成诗,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历史遗产。
先有了辛弃疾的诗句,才让我发现了翠微山的美妙。他在《浪淘沙·北岸》中写道:
堤上徐行,依旧画图声似,事余春恨转成享。寂寥廊庙,如今走马黄尘,多少事,从来急。
这首词描绘出了北岸远离尘嚣的宁静,以及对往事耿耿于怀的愁绪。沉静而依旧的翠微山,和辛弃疾此刻内心复杂却又淡定的情感,交相映衬。
元稹的《喜雨》中也有“先是翠微殿下朝”的描绘,周敦颐、李觏、唐珙、冯延巳这四位距离辽代最近的文人在《翠微集》中,也对翠微山留下了许多留有充沛追思、伤意生花之作。唐代无名氏所作《翠微书院记》提到了:“掩映云杉,流水溪涧,望不穷之极目,听度人之深音”。
清代文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更是被翠微山所吸引,他在《石头记》中写道:“自感华夏一人,刻刻以产仄为念,于风景势本末中,豁明伟大,便是去年在翠花山庵中,独坐澄幽庭院,初听大警说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句,则涕泪漱襟,欲不能已,自是。”
这些经典散文和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翠微山所固有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写作的风,因为他们似乎能够比别人更好地领略到自然之美,极具感性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近些年,不少文化机构也开始在翠微山举办各类展览、文艺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座神奇的山。当然,更令人激动的是,一众热爱文艺的年轻人,以新亲历来展现“翠微山”的最新感受,将这方山水所带来的情愫延续不断演绎。
翠微山被誉为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每当登高远望,翠微山的秀色、自然和文化风貌,都会让你心境抖擞,恢弘至极。在前人的文学画布之上,又到了民间文艺和年轻人用现代语言来续写新篇章的时候了。我们期待翠微山“腾飞”的同时,更希望我们也能在这方山区,闲情逸致间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61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2-08im
2024-02-29im
2024-03-06im
2025-02-08im
2025-01-19im
2024-03-28im
2025-01-18im
2024-01-08im
2024-01-09im
2024-03-0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