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故事梗概

作者:im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阅读:45 评论:0

夏日村庄:描写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村在盛夏午后的静谧景象,通过篱笆、老槐树、晒谷场等元素展现传统乡村生活图景。

故事梗概

时光见证:以村口的老槐树为切入点,回忆二十年前村庄热闹的场景,对比现在空荡荡的巷道和无人看管的菜园。

生活变迁:通过王婶家废弃的织布机和晒谷场上生锈的农具,展现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的消逝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留守老人:聚焦刘大爷作为村庄最后守望者的日常生活,通过他等待儿女电话的细节表现空巢老人的孤独。

自然永恒:在人文变迁的背景下,突出自然节律的恒常不变,表达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思考。

标题:篱落日长无人过——一个村庄的盛夏独白

正午的日头像融化的铜汁,稠稠地浇在这片北方的土地上,我站在田埂上,望着那条被野草渐渐蚕食的小路,想起小时候母亲念过的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那时不解其意,如今这画面却真切地铺展在眼前。

村庄的篱笆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式,杨木桩子深深扎进土里,中间缠着褪色的塑料绳,有几处已经耷拉下来,像老人松垮的裤腰带,菜园里的茄子秧蔫头耷脑地挂着两个紫得发黑的果实,西红柿熟透爆裂,引来成群的果蝇,这光景若在往年,早该有戴草帽的妇人挎着竹篮来采摘,而今只有阳光在垄沟间无聊地踱步。

一、老槐树记得

村口的老槐树是唯一见证过所有热闹的活物,它的树皮皲裂如祖父的手背,树洞里还塞着我们小时候藏的玻璃弹珠,记得每个夏收时节,树荫下总会聚着歇晌的汉子们,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脊梁上冲出浅浅的沟壑,女人们提着瓦罐送来绿豆汤,孩子们在打谷场追着脱粒机扬起的金色尘雾。

现在打谷场的水泥地缝里钻出倔强的蒲公英,那台红色脱粒机锈成了废铁,像只被掏空内脏的钢铁怪兽,上周看见县城来的收废品人,用氧焊枪把它大卸八块时,金属断裂的呻吟惊飞了槐树上整窝麻雀。

王婶家的织布机还在厢房躺着,去年清明回来,看见蜘蛛在梭子上结了密密的网,她女儿在苏州电子厂寄回来的照片里,背景是闪着蓝光的流水线。"现在谁还穿土布衣裳?"视频里姑娘的耳钉晃得人眼花,"妈你摸摸这料子,比蚕丝还滑溜。"

二、灶王爷的寂寞

刘大爷是村里少数还坚持烧土灶的人,每天清晨,他家烟囱飘出的青蓝炊烟总让我想起水墨画里的枯笔,有次去借柴刀,看见他正往灶膛里塞豆秸,火光照亮他脸上纵横的沟壑。

"现在都用电饭煲啦。"他掀开铁锅给我看金黄的贴饼子,"可我就爱这柴火味儿。"锅台边的瓷砖上还贴着去年的灶王爷画像,被蒸汽熏得卷了边,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全村都要隆重庆祝灶王爷上天,现在连这日子都很少有人记得清了。

他家堂屋的八仙桌上摆着三台智能手机,都是儿女们淘汰的。"大闺女说这个能视频,二小子教我用这个听戏。"老人粗糙的手指在屏幕上迟疑地滑动,"就是充电器老弄混。"去年除夕夜,他同时开着三个手机等孩子们拜年视频,结果谁都没打来——城里时兴守岁观影,没人记得老家的规矩了。

三、晒场的月光

晒谷场的水泥地现在成了最好的乘凉处,入夜后,几个留守老人搬着马扎聚在这里,塑料扇子拍打蚊虫的声音此起彼伏,李会计的半导体收音机刺啦刺啦响着豫剧,信号时断时续像在喘气。

"老周家孙子考上大学了。"陈婆婆突然说,手里的蒲扇停在半空,"说是要学什么计算机。"黑暗中响起含混的附和声,像秋风吹过玉米地的沙响,没人提起这孩子在县城读高中六年,只回来过三次。

月亮升到晒场东头的老榆树梢时,张木匠摸出小瓶二锅头,玻璃瓶传递的窸窣声里,我听见有人轻声哼起《朝阳沟》选段,跑调的唱词混着酒气飘向夜空,惊动了谁家菜地的蝈蝈,竟应和着叫了起来。

四、雨落空巷

前日一场急雨,把巷道冲出了二十年前的形状,我踩着青石板上的水洼行走,突然在拐角处看见完整的童年——王铁匠铺子的铁砧还在,只是长满红锈;代销点的木柜台裂了缝,缝隙里钻出几株狗尾巴草。

最意外的是发现小学校舍的黑板居然没拆,粉笔槽里积着雨水,倒映出屋顶漏下的天光,我用手抹开灰尘,露出半道没擦干净的数学题,忽然听见身后有细碎响动,回头却只看见一只花猫跃上窗台,它的眼睛在暗处闪着祖母绿的光。

雨停时,西天撕开道霞光,几个骑电动车的外卖员从国道拐下来,后座保温箱印着"幸福西饼"的字样,他们熟门熟路地穿过迷宫般的巷子,给不愿做饭的老人送去十五块钱一份的盒饭,油烟味混着雨后的泥土气,竟调和出奇异的香气。

五、野径自生春

清明过后,野蔷薇攻占了所有废弃的院墙,那天看见刘大爷拿着镰刀在砍坟头的杂树,刀锋过处,惊起一窝灰野兔,他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桥墩说:"等通车了,去省城只要四十分钟。"

第二天清晨,我在菜园摘黄瓜时,发现篱笆缺口处摆着碗新摘的桑葚,紫黑的果实上还沾着露水,旁边蚂蚁正忙着搬运掉落的碎屑,抬头看见陈婆婆挎着竹篮走远的背影,她脑后稀疏的白发被晨风吹得飘起来,像团将熄未熄的灶火。

午后去村部办事,意外看见文化站的干部正在教老人们用智能手机直播,李会计把镜头对准自家菜园,结结巴巴地念着弹幕:"老铁们...这是有机韭菜..."背景音里,那只绿眼睛的花猫正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

暮色四合时,我坐在晒场边的草垛上啃西瓜,晚风送来农药喷雾器的嗡鸣,几个包地种粮的外乡人还在田间劳作,他们的孩子蹲在田埂上玩手机游戏,屏幕蓝光映着小脸,像一群误入人间的电子萤火虫。

远处新装的太阳能路灯突然亮起来,惊飞了竹林里的斑鸠,灯光下,我看见自己投在晒场上的影子,又细又长,斜斜地指向老槐树的方向,树梢挂着半轮月亮,清冷如二十年前母亲洗衣用的洋铁盆。

什么什么日长篱落无人过,蜻蜓依然在飞,只是换了种孤独的舞步。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乡村变迁中那些被遗忘的细节,通过四季轮回展现生命如何在寂静中寻找新的出口,在后续内容中,可以深入探讨那些看似消失的传统,其实正以新的形式在数字时代延续——比如李会计的直播卖菜,或者外出务工青年通过无人机航拍让父母"看见"自家田地,这些转变中蕴含着农耕文明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410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