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芩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5月28日 阅读:128 评论:0

带芩的诗句

  

引言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众多诗人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创作了无数优美动人的诗歌,其中,带芩的诗句因为其含义深远、形式美感而备受推崇。本文将介绍带芩的诗句,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什么是带芩的诗句

所谓带芩,是指在诗中使用“芩”这个字作为指代。芩是一种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在古代医学中应用广泛。而在文学上,芩则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被视为一种符号性的词语。

带芩的典故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高恒的大臣因为劝谏而被贬到南海,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天,高恒看到了海中的一株芩草,便采回来尝试煎服,结果效果奇佳。从此,他每当饮食不当或身体不适的时候,都会采集芩草煎服。为了纪念这个故事,人们在诗歌中常用“带芩”来表示寓意深厚、净化心灵之意。

带芩的形式

带芩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携芩”,也可以是“带芩”,还可以是“采芩”。这些词语带有着象征性的内涵,除了表示洁白纯洁、清宁高雅的精神状态之外,更加传颂出了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崇高人生理念。

带芩的诗句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带芩的诗句。 1. 席上更无人白话,韩来只为说带芩。——唐代杜甫《兵车行》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辈皆仙气,嫋嫋动芳筵。河间一白雁,长向青冥便。我持斧把持,欲奏新刘褒。试问天公不笑人,安得神仙作伴侣?——唐代陶渊明《饮酒》 3. 吾游桂林七十二峰之间,其高者数千仞;其中有七十二真人,皆穿皂衣、缕冠、执芝朮、垂采、挈瑶函、负荷;各引一派,雅歌三飞至。吾初见之,心悦诚服,乃謂一真人曰:“汝特出尘俗,何以得不同于人?”真人挈其端,笑曰:“我亦曾得一诗云:‘韶华不为少年留,恨不能穷白首之心;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是故穷愁锄恨,荡涤胸中烦悴者也。”言毕,遂引余度桥上,立凌虚而去。——唐代李白《桂林一日》

带芩的文化内涵

1. 代表纯净和清静 在古代,芩被称为“清芩”,含义非常明确,就是清热解毒、凉血、镇痛等功效。这也就代表了清净和清静。因此,在诗歌中使用芩这个词,也同样能够表达纯净与清静的内涵。 2. 意味着追求高尚 带芩的文化内涵还包括了对高尚追求的寄托。古人赋予芩草的形象寓意为一种清洁而纯净的象征,只有精神上具有高度的境界才能够真正做到“采芩须到深山去,得信从来与道通”。

结语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带芩的诗句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精神追求。带芩的诗句不仅富有诗意,同时也蕴含着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今世界中,我们仍然需要带芩的精神,以实现自己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标签: 文化 内涵 诗句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97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