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一、古体诗词的起源与发展
1. 诗歌的诞生:
- 诗歌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由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作出来的。
- 诗歌最初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2. 诗经时代的诗歌: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 时间:2024-03-05# 阅读:54
-
63阅读
1. 客心与家国情怀
客心,是指羁旅他乡的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在诗词中,客心常常与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2. 客心在诗词中的表现
客心在诗词中的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 思乡之情:客居他乡,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是客心最常
# 时间:2024-03-05# 阅读:63
-
45阅读
小标题:雪即将来的夜晚
1. 西北风起,冬意渐浓。天空阴沉,云层低垂,仿佛要压下来一般。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寒意,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2. 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辆汽车疾驰而过,打破了这沉寂的夜晚。街边的树木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枯叶在风中瑟瑟发抖。
3. 寒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埃,在空中飞舞。远处的山峦若
# 时间:2024-03-05# 阅读:45
-
46阅读
1. 笛声悠扬,思绪万千
夜幕徐徐降临,受降城内一片寂静。唯有阵阵笛声,从城墙上传来,清幽婉转,直入心扉。
我独自一人,漫步在城墙之上,任凭笛声吹拂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间,我的思绪飘回到了千年前的那个夜晚。
2. 当年金鼓争鸣,如今笛声幽然
当年,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受降城内,战火纷飞,硝
# 时间:2024-03-05# 阅读:46
-
55阅读
一、水之静谧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刘禹锡《望洞庭》)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二、水之流动
# 时间:2024-03-05# 阅读:55
-
62阅读
1. 诗词背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在中秋节之夜仰望明月,思念远方亲友时所写下的千古名句。这首词是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也是中秋节的代表诗词之一。
2. 全诗鉴赏
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明月几时有?”“
# 时间:2024-03-05# 阅读:62
-
84阅读
一、琴瑟和鸣, Phoenix Pleading for Mate
1、乐曲起源
凤求凰琴歌起源于汉朝,相传是司马相如为追求卓文君而创作的。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辞赋家,卓文君则是蜀郡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司马相如在一次宴会上遇见卓文君,对其一见钟情,便写下了这首琴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2、音乐特点
# 时间:2024-03-05# 阅读:84
-
57阅读
天涯沦落人,莫笑谁是沦落人
天涯沦落人,莫笑谁是沦落人。这是一句来自元朝诗人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句,意思是身处异乡的失意之人,不要嘲笑其他同样失意的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时间:2024-03-05# 阅读:57
-
49阅读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夕,秋夕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把中秋节定为节日,是为了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 中秋诗词的起源
中秋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都曾经写过中秋诗词。他们的中秋诗词,有的赞美
# 时间:2024-03-05# 阅读:49
-
67阅读
依依墟里烟暧暧远人村意境美
依依墟里烟,暖暖远人村。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景色。夕阳西下,江面上轻烟缭绕,远处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暖暖的烟雾中。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时间:2024-03-05#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