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1. 开元盛世,虚怀若谷
在中国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不仅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还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宣室求贤访逐臣”。
2. 广开言路,任人唯贤
唐玄宗深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广开言路,任人唯贤。因此,他在位期间,多次诏令天下贤才,不论
# 时间:2024-03-02# 阅读:47
-
64阅读
1. 介绍
《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小说家凌濛初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四十卷,120篇。它是《初刻拍案惊奇》的续集,合称为“二拍”。二拍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塑造和优美的语言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梗概
《二刻拍案惊奇》的故事背景主要设定在宋元时期,其中很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侠客、義士和才
# 时间:2024-03-02# 阅读:64
-
52阅读
黛玉与花
林黛玉,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一生都在与病魔抗争,最终香消玉殒。黛玉葬花词,是她一生心境的写照,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绝唱。
黛玉从小就喜欢花草。她在贾府的后花园里种了许许多多的花,每天细心照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常常对着花儿倾诉自己的心事,把花儿当成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花
# 时间:2024-03-02# 阅读:52
-
51阅读
1. 大学之道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大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民亲近仁义道德,在于达到最完美无缺的境界。
2. 明明德
原文:明明德,亲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发扬光大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民亲
# 时间:2024-03-02# 阅读:51
-
44阅读
一、缘起:十五为何兴起
1. 神话传说
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中,十五是一位半人半神的仙人,他精通音律,擅长吹奏笙箫。相传,十五一次在山林间吹笙,吸引了众多仙女前来倾听,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一段千年不变的浪漫传说。
2. 民间习俗
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十五也是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到十五
# 时间:2024-03-02# 阅读:44
-
52阅读
一、李将军凯旋而归
李将军,名嗣业,唐代名将。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李将军奉命率军讨伐契丹,大获全胜。唐玄宗大喜,加封李将军为右武卫大将军。李将军凯旋而归,长安城为之沸腾。
二、李白长安作诗
时值盛唐,长安城是当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诗人李白也正值壮年,他太白官舍中欣然而作,《在老长泱江上作》,其中
# 时间:2024-03-02# 阅读:52
-
53阅读
一、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情趣
1. 儿童的天真烂漫
儿童的天真烂漫是诗中常常描绘的对象,例如白居易的《村居》中写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儿童在放风筝,他们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着童年的乐趣。
2. 儿童的顽皮活泼
儿童的顽皮活泼也是诗中常见的主题,例如杜甫的《绝句》中写道:
# 时间:2024-03-02# 阅读:53
-
50阅读
一、秋思的由来
1. 自然的转变
秋天是季节变化的转折点,从炎热的夏季到凉爽的秋季,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触。秋天的到来,让天地万物都发生了变化,树叶变黄、花朵凋谢、秋风瑟瑟、寒露凝霜。这些自然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内心的思乡念旧之情。
二、秋思的意境
1. 萧瑟与凄凉
# 时间:2024-03-02# 阅读:50
-
52阅读
岂曰无衣、岂曰无依与子同袍何义?
诗经《秦风·无衣》中,有这样几句广为传唱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首诗表达了将士们同仇敌忾、精诚团结,生死与共的决心和意志,也表现了将士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纽带——爱。那么,这首诗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什么意思呢?这首诗的历史背
# 时间:2024-03-02# 阅读:52
-
221阅读
1. 山的意象
山,是自然界中一种巍峨雄壮的存在,也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既是自然景观,也是精神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山的象征意义
在诗词中,山往往被用来象征以下几种意象:
1. 伟岸与崇高:山高耸入云,巍峨雄壮,给人一种伟岸与崇高的感觉。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
# 时间:2024-03-02# 阅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