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一、明月寄情:诗人笔下的月亮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月光皎洁明亮,照在床前,像地上的霜一样。诗人抬头望向明月,低头思乡的情感油然而生。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
# 时间:2024-03-11# 阅读:57
-
45阅读
一、春耕备耕,插秧育秧
1、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插秧育秧的季节。
2、 农民们早早地准备好秧苗和肥料,等待着插秧。
3、 秧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肥料充足,为秧苗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二、插秧育秧,辛勤耕耘
1、 插秧育秧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农民们需要在烈
# 时间:2024-03-11# 阅读:45
-
50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读了万卷书,那么他写文章就会很有文采,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是指一个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对各种事物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下笔如有神,是指一个人写作的时候,文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
读书破万卷,知识渊博
# 时间:2024-03-11# 阅读:50
-
45阅读
一、诗词的创作背景
1. 作者介绍
《玉树后庭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诗,其中《玉树后庭花》是李白最有名的诗作之一。
2. 创作缘由
《玉树后庭花》是李白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首诗
# 时间:2024-03-11# 阅读:45
-
45阅读
标题:
以诗入心,以情入境——土地誓言教案
开头:
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土地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诗词文化中,不乏对土地的讴歌和赞美,也蕴含着对土地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将以《土地的誓言》为依托,设计一份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诗词的学习,领略中华民
# 时间:2024-03-11# 阅读:45
-
58阅读
1. 莲之精神
莲花,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泥沼之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一种高洁之花的象征。莲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形,更在于它的精神。莲花的精神,就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的品质。
自古以来,莲花就被人们赞颂为花中君子。孔子曾说:“君子比之以兰,小人比之以莲。”意思是君子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 时间:2024-03-11# 阅读:58
-
45阅读
1. 含蓄隽永的冬日诗句
《十二月一日携酒与故人饮酒诗》--宋·朱熹
毕竟西风独自凉,萧条冉冉晚山霜。
明年归日犹霏霏,况此时候倍凄凄。
《喜闻嵇侍御新诗》--唐·张继
三冬早晚阴森森,唯闻疏竹到林。
相思爲客长苦况,况比梅花早失春。
# 时间:2024-03-11# 阅读:45
-
50阅读
一、诗词原文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李白与黄鹤楼
李白和黄鹤楼,一个是诗仙,一个是天下第一名楼,二者有不解之缘。李白一生写了不少关于黄鹤楼的诗歌,其中以“故人西辞黄鹤楼”最为著名。
李白第一次与黄鹤楼结缘
# 时间:2024-03-11# 阅读:50
-
44阅读
1. 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诗风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2. 诗歌背景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曾多次受到迫害,后来隐居庐山。这首诗是他隐居庐山期间所写的。当时,李白正在山中观赏罗敷花。
3. 诗歌内容
# 时间:2024-03-11# 阅读:44
-
49阅读
晴朗的夜晚,明月高悬,繁星点点,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1. 星空之美
晴明夜的星空,浩瀚无垠,繁星点点,仿佛一颗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它们有的明亮耀眼,有的幽暗深遂,有的闪烁不定,有的若隐若现,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 星之动人传说
关于星星,还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 时间:2024-03-11#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