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历经风霜,不改初心
1. 冬天见松,别有一番风味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唯有青松依然翠绿,傲然挺立。青松的枝干遒劲有力,枝叶繁茂,即使在风雪的侵袭下,依然焕发生机。
2. 青松的品质,令人钦佩
青松之所以能在风雪中傲立,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它扎根于贫瘠
# 时间:2024-02-28# 阅读:50
-
52阅读
匹夫不可夺志也之浩然正气
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意为大丈夫不可被他人的高官厚禄所屈服,保住自己的志向。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和坚定的信念,激励了无数后人。
匹夫不可夺志的
# 时间:2024-02-28# 阅读:52
-
72阅读
一、古体诗的定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是对汉代至宋代之前流行的汉语诗歌的总称。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近体诗是指唐代之后流行的诗歌,受近体诗格律的限制。古体诗不受格律的限制,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二、古体诗的分类
古体诗的分类有多种,古诗和近体诗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
# 时间:2024-02-28# 阅读:72
-
50阅读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是苏轼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节时在密州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以中秋节的月夜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中秋之夜,苏轼登上密州城头,望着明月。他思乡心切,慨叹自己漂泊在外,不能与亲人团圆。
但苏
# 时间:2024-02-28# 阅读:50
-
45阅读
一、七夕诗词的由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七月七日举行。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相传牛郎和织女这一对恩爱夫妻,因为王母娘娘的阻挠,被拆散在天河两岸,只能每年七夕才能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们就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天,祈求家庭幸福、爱情甜蜜。七夕节也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相传织女是天上的织女星,她心灵手巧,擅
# 时间:2024-02-28# 阅读:45
-
45阅读
古代律法判决:大猪小猪落狱盘
一、大猪小猪误入监狱
1. 时光倒退到清朝年间,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户农户,这对夫妇膝下有一儿一女,生活虽然简单,但很幸福。然而,这天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一家人措手不及。
2.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农户正在田里劳作,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骚动,他赶忙跑回家,发现自
# 时间:2024-02-28# 阅读:45
-
55阅读
一、直节堂的由来
1. 智勇双全,建功立业
南康直节堂位于江西省南康市,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年至1063年)。宋仁宗嘉祐年间,奸臣当道,忠良遭贬。范仲淹、欧阳修等一批正直的官员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范仲淹被贬谪至南康,他决心在这里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2. 崇高气节,名留青史
范仲淹
# 时间:2024-02-28# 阅读:55
-
53阅读
---
诗词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赏析
1. 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诗人用巴山夜雨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巴山夜雨是一种
# 时间:2024-02-28# 阅读:53
-
49阅读
知音难觅,却难舍知音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他们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也不同,却拥有同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热爱诗词的人。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他们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关于知音的诗句
自古以来,关于知音的诗句不胜枚举。这些诗句有的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有的表达了对知音的
# 时间:2024-02-28# 阅读:49
-
65阅读
开头
梼杌,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四大凶兽之一,与混沌、穷奇、饕餮齐名,它浑身长满黑色的长毛,形状像老虎,但没有角,背上长着骨刺,尾巴又粗又长,非常凶猛残暴,是古代神话中食人、杀人、吃虎、豹、狼的超级怪兽。
梼杌的传说
1. 出生地传说
相传,梼杌出生在远古时代的北方荒野,传说它是远古时期
# 时间:2024-02-28# 阅读:65